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一十九)|教子感悟二则

发布时间:2021-12-30 11:19:02    作者:冯志兰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教子感悟二则

冯志兰

一、孩子犯错以后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有小错也有大错。

作为家长,首先你要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尝试,如果他一出现错误你就训斥,嫌他蠢,嫌他笨,不叫他观察,阻止他尝试,那就是扼杀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他会战战兢兢,胆小怕事,畏葸不前,从而变得无知无能,不敢独立做事,不敢创新求异。

其次,家长要分清孩子的错是不是原则上的错误。上树爬墙,调皮顽劣,那都不叫犯错,孩子不调皮谁调皮呀。但属于品行方面的错误就不能姑息了,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会事半功倍;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树大自来直”,那样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抱憾终生。

记得儿子第一次“偷”东西时才两三岁,那时他还不清楚“偷”的概念。他独自去邻居家玩,回来后很神秘的、又不无得意地告诉我:“妈妈,我从阿姨家里偷了一盒火柴”,然后从衣服口袋里取了出来。当时我觉得挺可笑,但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我便很严肃地告诉他,以后不能做这样的事,这是不好的行为,然后叫他和我拿着火柴去邻居家道歉,让他亲手把火柴还给阿姨,并鞠个躬说:阿姨,我错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邻居大姐笑我小题大做:才多大个孩子呀,懂什么呀,这个管用吗?但我相信管用,这次的经历会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中,从此,儿子再没有“偷”过任何东西。

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他和在乡政府院里的几个哥哥在办公室前面玩,办公室前面有一块活动场地,再前面就是家属院。晚饭后一群男孩子在那里玩,儿子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在家中做家务的我忽然听到老太太的吵闹声,急忙赶过去,询问后才知道,几个孩子看到老太太在窗前做针线活,异想天开地去逗她,她没理他们,他们便小声骂她:老不死的。而无知的儿子却越喊越来劲,终于大声喊叫出来。老太太听到了,气得迈动裹着的小脚快步赶出来。我训斥了儿子,告诉他尊重老人的道理,而后,拽着他来到老人家里,叫儿子大声说:奶奶,我不该骂您,我错了。直到老太太说原谅他,我才叫他走开。

初二时,调皮的儿子不知怎么弄烂了教室的玻璃,学校规定:不要玻璃钱,谁弄破谁负责安装好。儿子放学回家,吃过晚饭后找钳子,螺丝刀什么的,说要去学校安玻璃,学校离家有三里地,此时天已全黑了。先生有些不忍,叫孩子自己骑自行车去,不安全吧?我主张叫他自己去,他每天不都是骑车来回好几趟吗,再说城里的路灯很亮,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样做可以锻炼他的勇敢,也叫他知道,做了错事就要负责,遇事要有担当,就要为弥补过错付出代价。结果儿子弄了半天也没弄好,而且学校要求家长出面。先生只得厚着脸皮,当着全班师生的面找个安玻璃的工人安上了。

回来后,先生教育他:你捅了篓子,做了错事,还得叫你爸爸当众出丑,应该吗?你今天在家门口,我可以去给你安玻璃,你以后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到天南海北,你爸爸还得到处跟着你去安玻璃,给你弥补错误吗?这次的教训要记住,这次的玻璃钱也要从你的零花钱里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所以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而且要坚决纠正。

二、教子失误一二三

“人生不能重来”,这是人们在做错事或一生快走到尽头时,满怀懊悔、遗憾时常说的一句话。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回想教子过程中,因初为人母而导致的一些失误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是恨一切已然过去,一切不能重来。

儿子呱呱坠地,我开始进入母亲的角色,吃喝拉撒睡当然亲力亲为。产假四个月,眼里心里只有孩子,以致于老瞅着儿子的小头小脸,再看到在外面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的先生:脸和头怎么那么大呀,别扭!即使上班后,也是大部分时间我看着儿子,而我又属于心思细密的人,时时事事都照顾得儿子妥妥帖帖的。

随着儿子的长大,除吃饭叫他自己完成外,穿衣、穿袜,整理积木、插塑、画册等仍是我做,有时是为了赶时间,有时是怕他做有危险。主要的,那时还意识不到这样做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制力有何影响。儿子上学了,在家写作业,铅笔、铅笔刀、塑料尺、橡皮、课本、作业本乱七八糟摊了一桌子,他只管写,写完了便什么也不管了,我给他整理好书包,第二天又背着去上学了。久而久之,儿子的物品没有条理、没有次序地乱放着,等我意识到后,他的不良习惯已经形成了,直到上高中,老师都说,课桌上最乱的那个学生非他莫属。

这是我的第一个失误,对孩子照顾得太多,太细,该放手时没放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代替了他的成长,从而形成了他散漫、松懈、不会井然有序整理物品的缺点。

孩子断奶后,平时都在奶奶家,只有周末才接他回家。因为是在农村,街坊邻居的孩子都在路边、街上一起玩耍,所以,想长什么自闭症、孤独症都难。但长时间相处后,儿子也和他们一样,坐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还时常把手放在嘴里,饭前便后也不注意洗手。到儿子应该上幼儿园回到我身边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儿子“改造”过来。所以,他这样做,我说,不行;那样做,我说,不可以;这样做不规范,那样做也不合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结果是矫枉过正,对一个孩子来说,要求得太多了,跟没要求一样;什么也不让他做,就等于什么都让他做,只能是叫他更不顺从,更逆反,更叛逆。当我意识到弊端想改变时,已晚了,一个调皮、顽劣、敢于上树爬梁,善于巧言诡辩的儿子已经横空出世了。只得花费更多的精力、心思去教育他。

这是我的第二个失误,教育孩子要有个度,如同拍皮球,你用的不正当的力越大,他反弹的劲头也就更大,要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能过于束缚,更不能矫枉过正。

第三个失误是言语间否定孩子的老师。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大声诵读新学的儿歌“小鸭子,呷呷呷(xia)”,我立即纠正:什么呀,还“xia xia xia ”,应该读“ga ga ga”,儿子说,老师这么教的。我说,你老师教错了。第二天,见到他的老师说起此事,老师说,就是读“xia”吧。我告诉她,在“呷了一口茶”时才这样读,而“小鸭子,呷呷呷”,这个“呷”同“嘎”。

儿子上三年级时,我听他语文老师的课,“泥泞”——本来拼音标着四声,老师却大声读二声,橘红色的“橘”,标着二声,老师大声读三声,课后我告诉儿子,要把音读准确。纠正来纠正去,儿子越来越不喜欢语文了。

所以 ,在孩子面前请不要夸大老师的错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要教会孩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否则,一味否定老师,受影响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了。

作者简介:冯志兰,中学高级教师,滨州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