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二十七)|南山南

发布时间:2022-01-24 11:00:44    作者:邢雁捷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南山南 

邢雁捷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骨堆;

南风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萧致和永远忘不了初识王守银的那天,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日子,又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1919年5月4日,北平无数热血青年走上街头,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浩浩荡荡逼近曹宅,致和就在这潮水般的队伍里。在北洋军阀的枪口下,一批批的学生喋血,一批批学生被关进潮湿的黑牢。致和在游行的队伍里,她不停地躲避着棍棒和子弹,忽然被一只有力的手拽进小巷,接着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当致和再次醒来时,她发现自己在医院里,正疑惑时,一个身着雪白汗衫,头上包着头巾的小伙儿走了进来。他对她笑笑:“你醒了?前两天俺路过,见你被军队追赶,负了伤,就想要把你拉进小巷躲一躲,不曾想你竟晕了过去,俺只能把你送到医院。你好些了吧?”致和对他充满了感激,当得知他只是一个拉洋车的穷苦汉子,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却照顾了她两天,致和的心中又满是愧疚。

出院后,他送致和回了学校,她也知道了这个憨实后生的名字——王守银。

致和发现,她渐渐喜欢上了王守银。

出院后,致和成为王守银的常客。因为参与罢课游行,致和险些被学校开除,虽能保住上学机会,也落得个不受待见的状况。致和是个心有大义、忧国忧民的姑娘,但能够共谈大事的好友们或被打死,或被逮捕,致和唯有对着王守银这个傻小子,才能抒发内心苦闷。他虽是个农村来的后生,也曾跟村里的私塾先生上过几年学,识得几个字,也懂得一些事理。致和给他讲古诗词,讲时事,讲自己的理想,他也会默默听着。

那日,致和嫌弃他的名字土,他憨笑着说:“俺娘说了,守银守银,守住家里的银子,才能过上好日子。”致和不以为然:“现在正是国家危难的时候,内忧外患,只守住家里的银子有什么用,只有先把自己的国家守住,才能过上好日子!”王守银听着这话,沉默了一会儿。

转眼间,致和从学校毕业,进了一家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当时,日军进攻东北,国共内战……繁忙的事务压得致和喘不过气,与王守银见面的次数也少了很多。但不论何时见面,致和总会像以前一样,向王守银讲述自己的爱国豪情,在她的影响下,王守银也在改变着。没过多久,日寇占领东北三省,大战爆发在即。王守银找到致和,扬着手中的征兵意愿表,对致和说:“俺要去当兵了。你说得对,只有守住自己的国家,才能过上好日子。俺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俺……喜欢你很久了,但你是记者,俺只是个村里来的穷小子,俺知道,俺配不上你。但谢谢你,教会了俺这么多。为国家战死,是荣誉!”致和惊讶地发现,他在那张表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王守国”,守国,守住国家,守住生活。她眼含热泪,也表明了心意:“我……也喜欢你。我不管你是穷是富,不管你学问高低,我只知道在我最危险的时候,是你救了我,在我被排挤冷落的时候,是你在我身边默默守护我。我喜欢你,我一定会等你回来的!”夕阳下,两个年轻人的心交融在了一起。

王守银,不,应是王守国,随着部队去了前线。几个月后,北平失守,致和随着报社到了西南。抗战中的八年,致和成熟了,她从一个小小记者,到挑起报社的大梁,在战火中播报出一条条信息,激励着四万万中华儿女奋勇抗敌。

然而,她在南,他在北,他们之间的联系,终是断了。

致和没想到,她与王守国还有重逢之时。

1945年,日本军队被彻底赶出中国的领土,整片神州大地喜气洋洋。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被派去采访八路军一支部队。不知为何,在去采访的路上,致和总觉得心里痒痒的,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在八路军队伍中,致和面带微笑,大气从容。突然,她怔住了,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一点儿声音,只觉得鲜血涌在喉中。她看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人,他更黑了,更瘦了,脸上赫然一道疤痕,却显得他更加风采,破旧却干净的军装上,一枚功勋章在阳光下闪烁着夺目光彩。他看到了她,她向他走去,他的手动了动,他的眼中有泪花涌现,他想要抬手抹去,却又放任在脸上横流。两人的脸上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只有他胸前的勋章似乎骄傲地对她说:“现在,我终于配得上你了。”

曾经,在南方以南的她望不到北方以北的他,现在,终有了再见时。

3个月后,萧致和与王守国成婚。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他又要奔赴前线,和她分别,虽然他们才结婚不久,她如今身怀六甲。致和不是心胸狭隘的小女人,她的心中有家,更有国,她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她送他远征出发,只是如所有妻子一样,一遍遍的叮嘱他要小心,他也握着她的手,自信地笑:“等着我!”军队远去,越来越远,致和直到看不见最后一名士兵的影子,她摸摸自己的肚子,忽觉一丝悲伤。

王守国食言了。

一年,两年……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胜利,人民解放军凯旋。北京,致和带着年幼的女儿,挤在迎接亲人的黑压压的人群中,望着,望着,但始终望不到朝思暮想的人儿。那天,娘俩儿等了一宿。后来,人们说,王守国死在了战场上。致和却不相信,临走时,丈夫承诺会回来。她为他们的女儿取名念念——思念未归的丈夫。她一直在北京他们的家中,等待着丈夫归来。

丈夫就是她全部的信仰,支撑着她拉扯女儿长大。

萧致和最终没有等到王守国。

1986年,致和在北京的家中走完了她的一生。半辈子为国家奔波,半辈子等一不归人,从青丝到白发,却最终连一点音讯也没有等到,独留一块墓碑,孤零零地立在北京郊外的一座公墓中。

原本,那是他们相约死后共眠的地方。

光阴似箭,匆匆不回,归去来兮。

谁也没有想到,致和去世的第三年,王守国拖着一条瘸腿回来了。

1949年10月24日晚,炮火映红了金门岛的夜空。冒着炮火冲上金门岛的解放军战士,一排排倒下去。王守国就在他们中间。但他却没有死去,只是左腿被炸断昏死在尸体堆里。再次醒来,他已经成了一名俘虏。马上被拉出去枪毙的时候,敌军的一个团长认出了他,他们竟然是老乡,王守国侥幸保住了一条命。再然后,经过数年的关押后,他终于被释放出来,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他在街上摆起一个小摊,艰难地活了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家!他相信,自己的妻子还在遥远的北方等着自己。

终于,等到台湾当局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王守国拿出二十多年摆小摊攒下的所有的钱,经过无数次申请,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回到了北京。

只是,他这个从骨堆中爬出来的人,见到的,只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1992年秋,致和墓碑上,添上了一个名字。两个名字靠在一起,一如他们曾经短暂有过的相依相偎。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骨堆;

南风南,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南山的风吹散了骨堆,北海的水淹没了墓碑。唯有那爱,横跨千山万水,亘古不变。

作者简介:邢雁捷,无棣人,喜爱文学,曾在多家学生读物发表文章,并在“语文报杯”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等赛事中获奖,现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