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张镈手稿》出版

发布时间:2022-02-21 15:42:04    作者:通讯员 张海鹰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近日,由无棣县档案馆编纂的《张镈手稿》(一)出版,以此缅怀和纪念张镈大师,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珍贵档案。

张镈(1911-1999),无党派知名爱国人士,无棣县车王镇段家村人,我国20世纪建筑师的杰出代表,名列1989年国家颁发的十大设计大师榜首,被誉为“中国建筑泰斗”“国家设计大师”,他主持设计了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友谊宾馆、北京饭店东楼、国家图书馆等上百件建筑设计作品,堪称量多、质优的设计大家。1990年年底,心系乡梓的张镈终于踏上了魂牵梦绕的故乡无棣,并为重建海丰塔精心设计了图纸。1999年7月1日,张镈在北京病故。按照其遗愿,张镈的骨灰被安葬在无棣县段家村张氏族茔母亲墓室旁。2002年,中共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为感怀张镈爱党爱国爱故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建立了“张镈纪念馆”,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部分向社会开放。

张镈大师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珍贵手稿和资料,现存于无棣县档案馆的有张镈所著《张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的原稿、张镈的《回忆录》手稿等,这些原稿、手稿凝聚了大师的心血,且均为孤本,由于稿子和墨水的质量差,不利于长久保存,更不适于提供利用,无棣县档案馆遂以影印的方式将这些手稿印制成精装本,在一定范围内分阅和提供利用,将原稿封存不再对外开放。

《张镈:我的建筑创业道路》记述了张镈从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起60多年以来从事建筑设计所走过的道路,张镈在该书《写在前面》中谦虚地写到:“如果说,有一点真知灼见,也是党和人民在我吃堑长智的过程中,为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管自己有无收获,有无真知灼见,也愿意把一得之愚,还之于养我、教我的人民。在我写的这篇回忆中,丝毫不存在吹嘘自己的成分。”

《张镈:我的建筑创业道路》全书共分为《败而未衰的家庭》《曲折的学历》《在基泰工程司的经历》《解放初期的实践》《友谊宾馆的设计和批判》《民族文化宫的设计构思》《人民大会堂修建始末》《北京饭店东楼的困惑》《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对居住建筑的思考》《访美见闻》等十个篇章。《张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是张镈1993年撰写完成的,现有三个版本:199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1997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次出版、2011年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增订版。

《张镈手稿》(一)除载张镈所著《张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的原稿(影印)外,附有张镈本人、家人和部分建筑设计作品、生前生活用品等珍贵资料照片28幅,以及《张镈简历》《张镈家族主要成员简历》《新中国后张镈参加设计主要作品》等。

2021年,八十九岁高龄的无棣县政协原主席杨宝珩为《张镈手稿》作序并题写书名,杨宝珩老先生在《张镈手稿》之《序》深情地写道:“……我与张镈先生相识于1990年至1992年重建海丰塔期间。先生是设计者,我是负责具体施工者,相处相知,感情笃深。1999年张镈先生病重时,我曾随团前往医院探慰。先生病故后,又参加其追悼会及骨灰安葬仪式。后来,数次到其墓前凭吊。当其《回到故乡——建筑师张镈回忆录》出版后,我又同友人持此书到其墓前焚烧致祭。由于对张镈先生有深厚的敬重情感,观此手稿如见先生,惊喜与伤感交集。对于县档案馆整理与印存这批资料,衷心赞祝,故为序。”

据《张镈手稿》编纂委员会主编刘勇介绍,《张镈手稿》分三册影印,已出版的《张镈手稿》(一)为张镈所著《张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的原稿,正在审定资料、搜集图片的《张镈手稿》(二)为张镈所著《回忆录》一书的初稿,《张镈手稿》(三)为张镈所著《回忆敬爱的周总理在天安门广场规划和人民大会堂设计的具体指导》的复写手稿和《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地方风格》印刷件及一部分零散手迹。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