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五十六)|岁月的芬芳

发布时间:2022-05-20 17:28:36    作者:胡付营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岁月的芬芳 

胡付营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回家都喜欢到村里村外转一转,看看变化,那一处处风貌恰似一剂良药,让人清静,欢欣。更喜欢坐下来听母亲聊聊过往,温馨地陪伴中,任时光缓缓穿梭,一股股岁月的芬芳氤氲四溢。 

看到桌上有一瓶妹妹新买的黄豆酱,一来二往竟问起了那些年老家黄豆酱的制作流程。母亲一下子来了兴致,声音也高了不少,从头到尾详细地讲述了制作过程,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记了个清清楚楚。母亲啧啧赞叹以前黄豆酱的香、浓、鲜,可是现在品尝不到了。以前,我也曾在一片小小的文字中描述过其制作要领,经母亲一说,方知少了几道,明白人一看就知有纰漏,没有实际生活,顿感有愧于那篇短小文字和读者。母亲意犹未尽地接着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也曾有过一盘石磨,每逢开春,四邻八舍和邻近庄村的乡亲们都排着队过来磨酱,来来往往甚是热闹。乡亲们很是热情,每户都要给我家留下一碗豆酱,算是谢意。味道各异的豆酱被姥姥倒进一个瓷盆里,简直就是一道“百家酱宴”。虽然那时我没有多少记忆,可是通过母亲满脸的笑意,渐红的脸庞,说话的那股精神头以及对每一个细节地描述,我深深体会到母亲对生活的那份热爱。那些穷苦日子,有了欢笑也显得饱满起来,在母亲心里,能够帮助街坊乡邻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因为家中的一张普通白面(没有刷漆)八仙桌,无意中说起母亲的婚事和嫁妆,母亲满脸堆笑地聊起了年轻时的最美记忆。讲述中,我似乎看到一片绯红在母亲的脸庞闪现,深深的皱纹里洋溢出青春灿烂。那时男女相识得经媒人牵线说合,母亲第一次与父亲见面时,因为害羞竟不知怎地把一把芭蕉叶扇子给撕破了,为此还遭到姥姥的“批评”。结婚时,父亲还在徐州部队服役,特请了探亲假回家完婚。虽然彩礼只有三铺三盖(奶奶给了一铺一盖,姥姥发送了两铺两盖),但令母亲格外高兴的是奶奶还专门借了一套崭新的嫁妆(一套桌椅、一个衣橱)增添喜气,人生大事也算风光了一回。结婚当日,父亲骑马,母亲则坐着花轿,吹吹打打地进了家门。婚后仅仅两天,父亲就得返程赶回部队,孤单的母亲也只好背起两床被子回到了姥姥身边。那时母亲就天天盼着父亲的来信,盼着父亲早日复员回家,虽然谈不上望眼欲穿,但是心里却始终牵挂着。半年后,因为部队的坦克更新换代,父亲维修老坦克的技术再无用武之地,于是结束了近四年的部队生活,提前退伍。1964年秋,我们家总算真正地团圆了,随着我们姊妹五人先后出生,我们家也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家庭。 

穷无根富无苗,这是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写照。父亲弟兄六人,可爷爷在世时只盖了5处宅院(每处只有很小的三间房),幸亏那时还有一处空院子。弟兄多了总得分家过日子,在父亲的建议下,兄弟几个抓阄分家。说来也巧,偏偏父亲就抓到了那处空院子,一大家人才得以安顿下来。母亲说,其实早就觉得是父亲从中做了“手脚”,要不后果就没法收拾,好在姥姥家这头有两间低矮的西屋,一来二去就成了“家”。言语中充满对父亲的佩服。记忆中,大伯曾领我去看过那处空院子,不大的地方被大伯清扫得干干净净,还有几棵碗口粗的榆树,因为从小没在那边长大,静静的空院子就没有过多的印记。一晃几十年过去,那处院落早已找不到踪迹。“人这一辈子都得靠自己劳动,那时都是白手起家,一瓢一碗都得自己制备,缝缝补补都过来了!看看现在各家都是宽敞的新瓦房,如今政策又这么好,侍种庄稼不再是难事,现在的人可得好好珍惜,上进呢!”母亲很有感触地说,她的眼角已经微微发红了。 

时光最无情,生活需珍惜。转眼,父亲已经走了6年了。母亲和父亲共同度过了52年,他们风风雨雨,本本分分,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了一辈子,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生活少有抱怨!只要能劳动就不求于人,只要勤快下力、多钻研,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这,或许就是他们那代人的生活信念! 

家有老母,家才有味道,陪母亲回味一段旧时光真乃幸事一件。我勤劳善良朴实木讷的母亲,承担了生活的蹉跎,历经了岁月的沧桑,用绵长上的爱,温暖了一个家的清浅的时光。 

作者简介:胡付营,邹平人,文学爱好者,滨州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