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五十八)|阳信是我家,我爱我的家

发布时间:2022-06-09 09:33:19    作者:张鲁伟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阳信是我家,我爱我的家

张鲁伟

“老师,你是哪儿人?”每逢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阳信人。”是啊,虽然祖籍在庆云县,但自从23岁来到阳信县域任教,工作至今,足足29年的时间了,我在阳信生活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自己感觉已经深深地融入了阳信这片热土,成了地地道道的阳信人。

忆当年,风华正茂,来到阳信县工作。起初那几年对家总是恋恋不舍,周六周末总是有空就回家,想妈妈做的饭菜,想家中兄妹的玩闹……总觉得家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心里总盼望回到家乡上班。

可随着在这儿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觉得离不开这片土地,喜欢这儿的一切。我这个“孩子王”领着这群孩子跳舞、唱歌,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收获多多,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无所不能”老师,我好有成就感。指导他们参加考试,克服“怕考”的心理,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考神”,我特别自豪。带领他们参加镇、县两级运动会,叱咤运动场上,敢打敢拼,收获一枚枚奖牌,一次次听因他们奏响的国歌,去掉他们身上的“娘娘”腔,多了几分阳刚气,我觉得自己也分外阳光。课间和他们比赛掰手腕,偶尔也会耍耍赖,使自己也变得“儿童气”,永远不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成了永远长不大的老师,成了学生心中的“老顽童”……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不知不觉送走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家长的褒奖,毕业生考上大学,找到称心工作的信息都使我自豪激动。随着日子的增长,发觉阳信是我喜欢的地方,再也不愿回家,再也没有了回家的激动,我的心已经离不开这儿,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后来啊,干脆就把家建到了阳信,在这娶妻生子,阳信成了我的家。

越来越觉得自己入乡随俗,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教育圣地,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有了阳信教育人的影子。既来之,则安之。身在阳信,就要爱阳信,是我的人生信条。既为阳信人,就要为阳信教育加油干。二十几年如一日,我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教导:“不负青春韶华,踔厉前行”,为阳信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请看我的每一天工作。

早起迎接学生。天天5点半准时起床,打开班级微信群,看一看有没有学生及家长发的信息,如果有就及时回复,避免让家长着急。如果赶上生病的同学,还要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一切完毕,打开电饭锅,准备早餐,趁着做饭的间隙,跑到操场上,加紧跑两圈,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吃罢早饭,早早等在校门口,迎接即将来到学校的学生。二十几年以来,不管春秋冬夏,还是严寒酷暑,抑或刮风下雨,我的身影就是校门口那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学生做榜样,为自己教师形象增彩。

认认真真上好课。等把学生送入教室,就开始了上课。先到办公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活动。手机放在办公桌上,绝不带手机进课堂,整理好装束,抛却生活中的不如意,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有个亲切感,安全感,提高自身形象。课堂上保持高度的热情,或激扬文字,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娓娓道来,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树立民族自信心,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担负民族复兴的责任。待新知识讲完,还要跑到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同学面前细心指导,不急不躁,静等花开,直到学生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安安全全送回家。一天的工作就要结束了,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站好队,跟随学生走到校门口,把学生送到家长的手里,安安全全来校,安安全全回家,时刻警惕学生安全,不马虎大意。借此机会,顺便和孩子家长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好的表扬,差的鼓励变好。为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想,为孩子的未来指一条光明之路,为孩子实现理想埋下奋斗的种子。待孩子全部被家长接走后,还要坐在办公室耐心等待全体学生回复平安到家的消息后,才做回家的准备。

晚上反思学业务。一切工作做完,吃完晚饭,稍微散步,就开始一天的反思。工作的疏漏要补上,课堂的遗憾要记住,学生的诉求要想办法,再学学名师课堂,吸取百家之长,方才就寝,进入梦乡。二十多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疲倦,高度热情,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每年7月收到学生考上大学让我吃席的喜讯(但不会出席,只为他们祝福),每年收到学生诉说在大学生活的来信,每年收到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微信,每年收到学生找对象让我给参谋参谋的求助……我都感到高兴,作为他们的小学老师,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光荣。

虽然我没有生在阳信,却在这儿生活工作了这么多年。喝着阳信的水,吃着阳信的饭,阳信教育使我成长,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我没有理由不加油干。我既然工作在阳信,就要热爱阳信,为阳信教育奉献自己的一切。生活在阳信这么多年,我的心早已和这片土地连在一起。我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热爱阳信教育这片净土。

责任编辑:杨孟子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