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大平原(二百七十一)|蝉的突围

发布时间:2022-08-05 11:13:49    作者:张国辉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蝉的突围

张国辉


清晨在树下散步。刚刚才八点钟的太阳,已经显示出它的激情四射。透过枝叶间的空隙,明晃晃的阳光照在脸上、背上有一种重重的灼热感。这不由让人深深叹服三伏天气的威力和魅力所在。

在热浪的包围中,不知停歇的蝉声,让人心头更热的同时,无理由地多了一些烦躁。顺着尖锐的叫声,抬头向树上望去,并看不到蝉的身影。就在目光从树上移到地面的瞬间,看到在树最下层的一个叶片上,有一只脱离了肉身的蝉的躯壳—一只身形完整通体金黄色的蝉衣。这个蝉衣头尾足须都非常完整,中足和后足有三只牢牢地抓住桑叶的叶面,只有左后足被身体压在了叶子上面,但仍然完好。虽然只是一只蝉衣,只是一个轻轻的躯壳,但仍然能看出在其爬到这片桑叶上时,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紧紧地牢牢地抓附在叶面上,求生的欲望和本能是强大的。

虽然我熟知蝉,但我却不了解蝉,因为我从来没有认真地观察过蝉,更没有捉蝉的经历,对于每年夏天晚上树林里、路边上大人孩子组成的抓“知了猴”大军,我总有些不解,不知是抓的过程吸引人,还是“知了猴”这个战利品吸引人,可谓是浩浩荡荡、十分壮观。但是这种事对于我却是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我看到这只蝉衣时,被其形状、色泽和表现出的状态所震惊了,其造型堪称完美,金黄的颜色也绝对算得上漂亮,而那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更让人叹服。

带着发自内心的叹服,我把这片树叶采摘下来,拍了照片,并把它保存下来,同时我又到网上查阅了有关蝉的知识。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可是它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蝉的幼虫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到3年,长的要生活5到6年。现在,已经知道寿命最长的是美洲的蝉,在13年到17年之间。度过了漫长的地下生活以,蝉的幼虫才从地下钻出来,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圆圆的小洞。它们刚刚从地下钻出来时还没有翅膀,艰难地爬上草丛或树梢,脱掉浅黄色的蝉衣后,才变成了有翅膀的蝉。过了一些日子,雄蝉开始唱歌,这是雄蝉在向雌蝉求爱,这“知了、知了”的声音,对雌蝉来说,是美妙的爱情歌曲。它们结婚了,雌蝉在树枝的嫩皮下产卵,几个星期以后,雄蝉和雌蝉完成了种族延续的任务,无声无息地死去了。不久,新的一代诞生了。幼虫从树上落到地面,又钻进土里,再度过起“隐居”的生活。

了解了蝉的前世今生,我对面前的这只蝉衣更加有了敬意。试想,这样的一只蝉是要经过九死一生,是要躲过多少磨难才能“化茧成蝶”、才能嬗变,才能换来几日的欢唱。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蛰伏,熬过漫漫长夜,经历了各种困苦,躲过了许多未知的“天灾”,刚刚钻到地面上,又要面临“人祸”。在抓“知了猴”大军一遍一遍的“扫荡”下,幸运者才从地面来到树上,才有了脱胎换骨的机会,这也许正是它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在四肢上,一旦抓附住树枝树叶就再也不分开的缘故吧。

就是这样也不安全,因为接下来“羽化”的过程也是蝉最脆弱的时刻。蝉从蝉衣背部撕裂出来,先是头部,然后是身子,最后才是尾部,这时蝉也长出了翅膀,薄薄的两片羽翼。蝉与蝉衣全部脱离,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时候它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只要是被天敌和“扫荡大军”发现,它就只能任其处置。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蝉被无情地“俘虏”,又是只有很少的一只部分大难不死,“化茧成蝶”,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飞上高高的枝头。

因为生命短暂,源于历程艰辛,也就注定其光芒更加耀眼,这也正是飞上枝头的蝉叫声响亮的原因所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那就让这短暂更加闪亮,那就让这叫声响彻天际。就像那划破长夜的流星,在燃尽自己的瞬间,努力让这光亮照耀星空、照亮大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象征?又何止在蝉的生命历程中得以体现。它应该适用于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万物之灵长的人。

作者简介:张国辉,山东省自然资源作协会员,曾有文章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青年》《山东自然通讯》《山东自然资源导报》发表。

责任编辑:王仪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