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登碣石山

发布时间:2017-02-07 00:00:00   15633 作者: 来源:

C:\fakepath\ck26.jpg

作为一个外乡人,仍然记得首登碣石山的情景,然而却未能登上山顶的观海阁,欣喜之余难免有些遗憾。

当日,我们采风团一行20余人来到了碣石山。一进门就被刻有“碣石山”三个字的巨大石碑和周围茂密的草木所吸引。细想来,曹操所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果真不假。

沿着微陡的台阶顺势上爬,不多久便见三条歧路挡在面前,让你不得不做出选择。上山的路有三条,下山的时候却终究会汇成这一条,这时我想起了两个词——分道扬镳和殊途同归。

喜欢冒险的我本着舍易求险的原则选择了由西麓而上。刚一起步,我便掉进了“福地洞天”,一个一步三胆颤的险洞。洞壁不是光滑而是棱角突出,突兀的石棱参差不齐,像犀牛的角,像大象的牙。传说,曹操便是穿越过“福地洞天”才挥就的千古名篇《观沧海》,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后来便有了“钻此洞可成就事业”的说法,所以我也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穿过山洞立刻豁然开朗起来,山更陡了,石更险了,只见峡谷壁立,石径萦回,沟壑幽深,如塑似画。面前的怪石巉岩,张牙舞爪,就像寺院里十八罗汉怒目圆睁,让你的心怦怦跳个不止。

前面的路越走越险,或峭峰直上不见顶,或绝壁之下不见底,或近山参天,或远山无底,非常有空间感,这突然让我想起宋代马远的纸本山水墨。如果你继续往前走,这种“边角之景”会令你更加瞠目结舌,奇形怪异的小峰,有的环列如屏,有的形如笔架,有的迤逦清秀,有的直插云天,让人很难想象经历沧桑变幻的碣石山依然古峭喜人。它亘古通今的魅力由此可略见一斑。

其实,早就出现了此碣石非彼碣石的争论:一说山东无棣碣石山,一说河北昌黎碣石山。但是对于我这种“不求甚解”的游人来说,更注重的是景色而非争论,是兴致而非真假。

我想不管怎么说,碣石山都是不会怪罪于他们的,因为它有虚怀若谷的品质。巧的是前面的一个景点正是“虚怀若谷”。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未嫌弃过泥土。人们赞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山巅。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山就是这样的虚怀若谷。正像《老子》所言“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这与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是不谋而合的。

再往前便是石瀑了。我们只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吐珠溅玉式的水瀑,却极少见过以石代水的石瀑。看着一个个卵圆形的石块,我开始对它们产生了好奇,禁不住就走上前,俯下身仔细研究了起来。托在手心,只见它的颜色是暗褐色的,形如一块块的土坷垃,就像砖窑里的胚子一样,然而它却坚硬无比。回来后,我翻了资料才知道,原来碣石山是73万年前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是平原地区第四纪火山最为年轻的一座,这使我对碣石山的悠久历史更加肃然起敬。

过了石瀑,爬上山去便到了碧霞元君祠。它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格,主要由正殿、配殿、山门和钟鼓楼等建筑所组成,这与其遥望相望的大觉寺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筋疲力尽的我误以为到了山顶,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跟着大部队下了山,到了山下才知道原来还没有登上山顶的观海阁,真是让我懊恼不已。因此,也写了一首五绝聊以自嘲:

今日登此山,了却平生愿;

痴人未登顶,徒增离别怨。

坐在回去的车上,我还是回头望了望那个让我有些许遗憾的碣石山。我是越看越喜欢,这就是李白对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境界了吧。

(作者单位:无棣县委宣传部 初宝瑞)

责任编辑:胡旭阳 王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