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游滨州】无棣古城游记

发布时间:2022-09-29 17:33:56   179703 作者:徐海霞 来源:滨州文旅局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 踏着青石板铺就的甬道,似乎处处弥漫着历史的足音。这个位于城中之城的老城,古色古香有动感,大自然的律动与都市的跃动融为一体,是这座历史名城的一个缩影和真正的历史文化所在。

无棣古城历史悠久,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作为海陆交通要道,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设无棣县,并正式建立城邑,至宋时,邑城已占地11.5 万平方米。四周设城墙,夯土筑成,四向设有城门,角上安置炮台和钟鼓楼,形成了现在古城的基本格局,因其座落在高高的土山上,形状像一个面朝南方的卧牛,民间又有着“卧牛城”的说法。

荷花湾是无棣古城的独特风景,辽阔无边,宛若琼岛,给人惊艳和出世之感。穿过荷花湾,就是古井亭,里面的口井就变得越来越深不可测,且常年不枯。附近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比先前更清洌甘甜,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

站在古井亭里,南侧大觉寺、 海丰塔一览无余。大觉寺有种空灵之美,雕梁画栋,飞檐凌空,庄严巍峨的大殿气势非凡,蔚为壮观,令人纳罕。据记载,它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原名普照寺,明朝洪武元年更名为大觉寺,是当时闻名遐迩的香火胜地。海丰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 年),碑记为“尉迟敬德监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海丰塔外廊是砖 瓦结构,饰八棱飞檐挑角,角系铜铃,中心为水泥浇筑大圆柱,座基四门分陈,二级以上各层四窗开列,顶层八面环柱,上有佛光圆珠托半月组成塔刹。海丰塔上有高耸的塔刹,下为砖石构成的须弥座,楼阁式八角形,一色青砖砌就。每层塔角均悬有风铎,风起则铎鸣。更为奇特的是,站在古井亭 内,总是隐约听到空灵的大觉寺梵音袅袅,给内心以净化之感。

缓缓向古城东南方向走,是一处开放式观光台。建筑物的主色调是清灰色,深沉厚重得如凝聚了太多的历史,这里记载了古城湮灭于历史烽烟中的峥嵘岁月,而当落英缤纷时节,随风飘来的遍地落红让这里充满柔情,若是林黛玉从《红楼梦》里走出来,定会“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吧。

南门西侧,是吴式芬故居,有“十亩治院”之称,与城外唐寺海丰塔隔水相望。故居建筑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房檐翘角 的动物石雕,更是玲珑可爱,栩栩如生。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流檐翘角,高脊飞檐,精心雕琢的飞兽,无不显示出当年吴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与文化修养。 且看一排排亭亭如盖的大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结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而飞檐矗立的屋架和暗灰色的墙体却像沉重的历史,虽然走过风风雨雨仍结结实实融为一体。

吴式芬故居对面,是顺治进士、康熙广东学政、按察使司佥事加一级、诰授“朝议大夫”张为仁的宅院。康熙十六年(1667)张为仁因病致仕后,对宅邸进行修缮,并在原来基础上辟建一园“亦乐园”, 又名“澹园”,是张为仁会友、作文、休闲的所在。张为仁病逝后,家道中落,后由湖广总督,诰授“荣禄大夫”张映汉扩建,改造,遂成一处大宅院。如同吴家大院一样,张宅也是气魄非凡,尽显官宦底蕴。

吴式芬故居以北,为冯安邦宅邸。冯安邦将军是无棣信阳店子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安邦请缨抗战,在保卫平津的对日作战中屡挫敌锋,升任第四十二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他在襄阳的对日作战中,以身殉国,时年53 岁。他戎马一生,参加过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战、大别山阻击战、武汉保卫战等大小战役116次。院内有冯安邦将军半身汉白玉雕像,碑座为三级台阶和碑身组成,将军像高1米,碑通高2.8米,像厚0.8米,整个纪念馆庄严典雅。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上,一座座古宅大院,似乎在引领着我走进历史旧梦的深处。在这里,古街与长河相依相偎,涟漪的水如美女子的明眸。这街与水,一为静,一为动,一为上,一为下,一为参差,一为平缓,一为繁丰,一为简单,一为刚性,一为柔美,两者相得益彰,深得天、地、人平衡之美。

古城之贵,则得其真矣。古城的水居意境,也惟得其“真”。几百年来,世人守住的是历史的真实,文化的真实,人格的真实,也是庄子所说的“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的真实,这富有“真味”的历史古城和临水而立的建筑群,其实就是无棣写就的一首“真味”醇厚的诗啊。

责任编辑:闫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