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王海明:“文艺”老兵甘做文化战线“老黄牛”

2017-09-20 14:48:54 作者:记者 葛肇敏 通讯员 尚丽娜 王洪洁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王海明(右)在维护场馆设施。

1982年,王海明从北京卫戍区51101部队退役后,来到滨州市(原惠民地区)文化系统工作,现担任滨州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负责滨州影剧院、滨州人民剧院经营管理和滨州市文化中心物业工作。在文化中心物业工作的第一线,他赤诚奉献,为全市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多项重担一肩挑,退伍老兵频出“金点子”解决经营难题

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名为一个单位,实际上由三个单位组成,负责演出、电影放映、设备租赁、房屋租赁、物业等各项工作,工作千头万绪责任大。对此,王海明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文化事业发展上竭尽所能。

1993年,王海明开始担任滨州人民剧院的业务经理。面对不景气的电影市场,他大胆创新,学生场、午夜场、情侣座,转播球赛,经营手法大胆创新,短时间内单位收入翻了几番,干部职工交口称赞。1998年,王海明担任滨州电影院经理,面对人浮于事效益不佳的实际情况,他身先士卒,带领同事抡起大锤硬生生拓展出了数个小厅。设施改善后,每天停在影视厅前的车辆一直排到了马路上,“让每个职工的腰包都鼓起来”的承诺当月就得到了兑现。

2002年,王海明转而担任滨州影剧院经理一职。当时的影剧院已经数月没发工资,出路在何方谁也没有头绪。经过考察,王海明定住了“向下找效益”的思路。利用“非典期间”的空闲期,他带领单位干部职工开发地下室。整整三个月,靠着铁掀、洋镐硬生生挖出了一年几十万元租金、到2016年底共计收入上千万元租金的房产。

2013年,王海明接到了承办第十届全国艺术节滨州分会场的重要任务。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带领单位的干部职工把陈旧的滨州影剧院打造成了一个符合标准的演出场所,为无数精彩节目的上演搭建起了最有诚意的舞台。

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不推托,他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 

2015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文化中心物业工作交给文管中心负责。当时,很多亲戚朋友都劝王海明:“50多岁的人了,少操点心,该推的推,该让的让,别难为自己。”但是王海明没有回避,他说:“我是一个兵,当命令下达的时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此后,王海明迎难而上,从零到有,打造了一支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他带领队伍负责整个文化中心的水、电、暖、视、讯、绿化、网络、广场管理、地下室管理、保安保洁等管理和调配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他就赶到文化中心巡视、查找问题,晚上也经常要监督水、电、暖、空调的运转。遇到极端天气时,他一边布置防汛工作,一边在文化中心的重点部位进行巡查。

一年中,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王海明都会一如既往地出现在文化中心的办公室、庭院、地下室、配电间,完成文化中心的各项物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文管中心的退役军人也以他为榜样,发挥部队的优良传统,工作积极主动,为单位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两年时间里,物业工作得到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文化中心各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滨州影剧院和滨州人民剧院的工作也成绩斐然,两院每年经营收入450万元,上缴税金68万余元,演出数十场,保证了主营业务收入稳定持续。

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按章办事

“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一个老兵,军队对我的磨练深入骨髓。”王海明说。因此,王海明在工作中总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保证公道正派的作风。在他的领导下,文管中心制定和完善了公车使用、公款招待审批单、公章使用、发票细则、出差申请单等多项内部规章制度,着重加强了请销假制度与单位重点工作、重点部位巡查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台账,责任到人。

王海明主管的各项工作,每年经手的钱、财、物达几百万元,但在资金的运用上,他做到了勤政廉洁、勤俭办事,总是精打细算,认真把关。在负责文管中心的各项工作中,他要求具体办事的同志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各项工作,进行的大型维修、维护工作,必须选择经营规范、资质可靠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每当采购物品,他和办事人员都是多家咨询,了解行情,经过“比价”之后再做决定,真正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能省就省,节约了大量的经费。

在文化战线上,王海明几十年如一日地踏实苦干,被誉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救火队员”。2017年,王海明又在单位安排下,开始对接滨州大剧院的运行准备工作。这位“文艺”老兵,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