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全国泥娃娃惠民“赶庙会”各路“大咖”共议泥塑发展

2018-03-18 17:46:02 作者:记者 田军 葛肇敏 张丹 刘青博 通讯员 杨洁 王晓燕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庙会现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二月二,龙抬头;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伴着一场春雨,惠民县皂户李镇火把李庙会如期开幕。3月17、18日两天,全省各地的民俗爱好者汇聚到火把李村,赶庙会、赏非遗、品吕剧、尝美食,怀揣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拴”一个浓缩幸福寓意的泥娃娃回家。

惠民河南张泥塑传承人张凯在庙会售卖自己制作的泥娃娃。

火把李庙会是一个自发形成的村落庙会,起源要上溯至明朝成化年间,历经500多年历史。中间尽管有相当一段时期的“断层”,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丰盈、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火把李庙会的“香火”又重新旺了起来。

潍坊高密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作品《抱鱼娃》、套系作品泥塑《叫虎》。

行走在庙会中,琳琅满目的风味小吃、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丰富多样的娱乐游玩摊位,都让人目不暇接。而庙会上最当仁不让的“主角”,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张泥塑莫属。500多年来,当地群众流传着“拴娃娃”习俗,憨态可掬的泥娃娃被当地群众视为吉祥物争相购买。走一圈下来,卖各式泥娃娃的摊位有十余家,椭球形的泥坯上,精笔细描的娃娃眉清目秀,擦着腮红穿着花袄,稚拙中透着喜庆,让人忍俊不禁。街边还有不少镂空脸的纸板娃娃,孩子们、老人们凑过去咧嘴一笑,手机相机“咔嚓”一声,比泥娃娃还美。

哒哒响的泥塑玩具,虽然价格只有一块钱,却能收获成倍的乐趣。

而在庙会上,还有省外的民俗艺人来此摆摊。河北沧州泥塑传承人陈宝友已经是第五年赶庙会了。他说:“做泥塑是多年的爱好了,尽管现在泥塑面临一个低谷,但经典的东西还是应该传承,民俗艺人也需要更广阔的场地和渠道。火把李庙会这里就是一个好的舞台,希望更好地发扬。”

泥娃娃很受小朋友青睐。

而在另一边的摊位,34岁的非遗传人杜增香也展示了“80后”的泥人绝活,在传统的泥人技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做出的小猪佩奇、灰太狼等卡通角色惟妙惟肖,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现在学泥塑的年轻人太少,我做的泥人面向更小的孩子,也是希望他们参与进来。现在有很多小朋友跟我学,收了不少徒弟!” 杜增香说。

泥塑玩具勾起一名游客的童年回忆。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庙会还带来了很多新元素、新活动:首届“乡村记忆——火把李庙会”摄影大赛暨摄影展、首届“我最喜爱的庙会泥塑”评选和首届“听我讲火把李庙会的故事”征文比赛。在庙会当天还扎起了舞台,为群众带来吕剧专场演出。

火把李庙会吕剧专场演出。

另外,今年皂户李镇还在庙会期间举办了“传承文化•携手发展”第一届泥塑展示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泥娃娃”走进了会场展厅——这些风格各异、主题纷繁的泥娃娃,分别出自河北沧州、潍坊高密、临沂苍山、枣庄和惠民河南张的民俗艺人之手,吸引了各地摄影艺术家前来采风。交流会上,皂户李镇人民政府还与滨州学院艺术学院共同签署了泥塑合作意向书。

庙会上,各式各样的泥娃娃销售火爆。

谈到泥塑手艺今后的传承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与专家、学者也表示,民俗艺人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艺、增强创新意识、向知名艺人学习,全国各地泥塑艺人可以结成共同发展的网络,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吸收剪纸、雕塑等其他艺术的元素,用世界的眼光、发展的思维来传承。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更多地举办活动,给泥塑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惠民县“传承文化•携手发展”泥塑艺术交流座谈会现场。

责任编辑:董锋磊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