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董永故里陈户镇铸造“忠孝”名片

2018-04-16 11:34:54 作者:通讯员 陈彬 冯荣荣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黄梅戏《天仙配》的旋律脍炙人口,堪称经典,董永与七仙女的人仙之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有专家考证,董永确有其人,故里就在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作为汉孝子董永的故里,陈户镇处处流传着关于董永的传说,其中有“董永卖身葬父”、“傅员外怜悯买董永”、“董永报恩”等,浓厚的忠孝文化久久传承。在该镇董家村村东,至今还矗立着一座董公祠,从清康熙年间修建至今,经过多次修整,经历几百年风雨而不改本色。

董家村村东,至今还矗立的董公祠。

忠孝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了将这一文化品牌发扬光大,近年来,陈户镇多措并举,十分注重忠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崇尚忠孝礼仪,全力铸造陈户“忠孝”名片。

忠孝融入民生,成效惠及于民。在董永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孝道精神在陈户镇得到了很好的弘扬和发展,父慈子孝、邻里和睦。孝道的传承,在陈户镇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陈户镇政府特别关注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多个村庄建立幸福院,着力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为让村里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该镇桥子村则是以全村之力来孝敬、供养老人。就在这个村的村委大院里,一排整齐明亮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桥子村去年4月份投入使用的幸福院。据桥子村党支部书记程学亮介绍,只要村里年满七十岁、能生活自理的丧偶老人都可以在幸福院居住,老人们每天只需缴纳5元钱的生活费,就可以享受到一日三餐、日常看护等服务。桥子村的幸福院投资100多万元,共建有12间休息室,还建设了厨房、餐厅、娱乐室。每间休息室配套了床、衣柜、地暖等生活设施,首批入住了8位老人。如今,陈户镇已经建成4处幸福院,3个村已投入使用,周庄、尹楼等5个村的幸福院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极大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忠孝氛围。全镇41个行政村,将“忠孝”纳入村规民约,通过“道德讲堂”宣讲、宣传标语、漫画、发放宣传品等方式,让广大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熏陶和启迪。以“忠孝文化”为主题,组织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把忠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多层次、多点位、全方位的展示和形象化的表达,让忠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助力“忠孝陈户”建设。该镇还积极推进文明村创建,广泛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中国好人推荐”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讲感情重亲情,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社会风尚,共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19个,县级文明村15个。    

发挥榜样力量,实现文化传承。孟凡峰,是陈户镇王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但是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2013年,为了救一对被砍倒在地的夫妇,他空手从三名歹徒的包围中夺下一把40厘米左右的大砍刀。事后,他先后被评为“滨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滨州市道德模范”、“滨州好人”等荣誉称号。褪去英雄的光环,孟凡峰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1989年入伍,1991年入党,部队的教育和锻炼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忠于党,忠于信仰,是孟凡峰一直以来的坚持的信条。作为党员,他积极参加村里的组织活动,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普通村民,他帮助左邻右舍,促进邻里团结。在陈户镇,像孟凡峰一样忠于自己信仰的人还有很多,每年都会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与陈户这块红色土地深厚的历史积淀息息相关。在忠孝文化的熏陶下,陈户镇涌现出一批忠孝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发扬中华孝德、长期赡养祖母的全市孝德模范张西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生命的陈户供电所职工庞光新、孙占平……陈户镇通过“中国好人”、“善行义举四德榜”、“十佳百星”等平台,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营造弘扬美德、崇尚忠孝的氛围。 

围绕“忠孝文化”品牌完善基础设施。陈户镇先后斥资30余万元实施了董公祠环境整治工程,包括董公祠周边路面硬化、护栏铺设、监控线路改造等相关配套工程,使之面貌焕然一新;2014年斥资660万元,启动了烈士塔修缮扩建工程,并新建了革命历史展览馆,每年可接待爱国主义教育者近万人次;建成集休闲、娱乐、文化、景观和宣传多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孝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投资350万实施董永湖生态治理,投资400万元实施新博路亮化和陈户村商业街立面改造工程,提升陈户南大门整体形象。 

责任编辑:宋静涵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