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教育援青”优秀成绩单! 滨州一中“民族班”40名学生全考上本科

2018-07-15 17:34:01 作者:记者 葛肇敏 实习生 郭凤仪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近日,滨州第一中学接到了来自青海海北州的喜讯——“民族班”的40名应届高考生发挥出色,全部考上了本科,并且一本上线达36人。在山东省与青海结对的四所高中里,第一中学的一本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均为第一。

2015年,首批青海民族班学生抵达济南

2015年滨州一中开设“民族班”,每年迎来40名海北州学生

2014年,我市与青海省海北州及祁连县实施教育领域的“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滨州市第一中学被确定为结对帮扶学校,开设“青海海北民族高中班”。

2015年8月,滨州一中迎来了首批海北州的40名新生。这些学生主要为海北州祁连县学生,年龄在14到17岁之间,包括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多个民族。就成绩而言,他们可以说是当地的“佼佼者”。

“民族班”的开设,受到了山东省、滨州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两级财政对民族班予以大力支持,保障“民族班”的学生在滨州的学习、生活开销。滨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校看望、慰问学生。海北州、祁连县相关领导也多次组团前来慰问。

登泰山

共享劳动的愉悦

师生共同参加活动

民族班班学生感受杜氏文化

“身体健康、成绩优秀、人格健全”成为一中针对“民族班”的培养思路

“刚来的时候,男生平均一米六多。三年后有十好几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平均都长了10公分。”第一中学副校长赵鹏图告诉记者。为了做好“民族班”学生的后勤保障,学校可谓“无微不至”。每天都供应有牛奶、鸡蛋,为学生营养配餐。学生中有部分穆斯林,为尊重这一部分学生的饮食习惯,一中专门开设了清真食堂,聘请回族厨师掌勺。

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为此,滨州一中选派业务能力突出、学习能力强的老师,负责民族班的教学工作。针对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基础学科薄弱等问题,一中的教师们“结对承包”,在学习、生活、心理疏导等方面“面对面、一对一”地教学,周末也少不了开小灶。

学校、老师们的付出,也收到了回报。“他们刚来的时候,大多相当于学校的中游偏下水平。但这几年来孩子们进步很大,有的从年级1000名提升到了400名,有几名同学能进入年级前十名。”第一中学民族部主任李继昌说。比如英语学科,第一次摸底全班只有一名学生及格。经过三年的悉心教学,学生们高考时平均成绩能达到98分。

除了在学习、生活上对民族班学生关怀备至,学校加强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除了传授知识,我们也希望用孔孟之乡的传统文化滋养他们的观念。”赵鹏图说。每逢清明、“五一”、“十一”等假期,学校还组织民族班学生在山东游学,除了滨州本地的杜受田故居、魏氏庄园、沾化冬枣园外,还先后赴曲阜、烟台、青岛、泰安等地,让他们了解山东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光,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3年时间让学生的成绩和人格实现“蜕变”

民族班的学生能歌善舞

民族班师生欢庆古尔邦节

游览魏氏庄园

3年过去,烙印在民族班孩子们身上的改变,让老师、家长都感觉到了意外之喜。

李继昌告诉记者,刚入学时,班里有一个学生正值叛逆期,跟家长尤其是跟父亲的关系陷入冰点,经常爆发矛盾冲突。但在学校通过不断地接受感恩教育,也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学会给父母买东西作为礼物,见到父母也不再冷漠,在最近一次返校时,他还给了父亲一个拥抱。“多亏了学校的培养!”孩子父亲对第一中学的老师无比感激。

可以说,这40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滨州一中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也为促进两地之间的沟通交流、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今年暑假之后,第四批40名民族班学生也就来校报到。针对今年情况,滨州一中也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带完第一批学生也让我们有了底。之后的班次,我们不仅要保障每一个学生不掉队,还要抓重点、抓尖子,争取让部分突出的学生冲击名牌大学。”李继昌说。

责任编辑:王宗尧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