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无棣县医共体建设试点:群众满意是最大收效 为滨州医改趟了路

2018-07-17 11:04:51 作者:记者 张猛猛 实习生 郭凤仪 通讯员 李健生 李胜芳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去年6月,无棣县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各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2个县域医共体正式挂牌并启动运行。截至目前,共下派医生3829人次,基层医生、村医参训率达100%;全县居民医保资金由2016年超支2000万元变为2017年结余1050万元;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数量提升30%。

无棣县医共体建设试点启动一年多来,群众满意成为最大收效,同时为全市乃至全省医改趟出了路子。

副省长孙继业(左三)到无棣县调研医共体建设工作

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从体制机制上打造好医共体架构

7月6日,在车王镇中心卫生院,记者见到了76岁的患者张发田。此前,他因突发脑梗塞被紧急送往市级医院治疗后,又转回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其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在家门口做手术,还是上级医院的专家主刀,医疗质量有保障。并且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高,可以达到90%,群众当然愿意来!”车王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泽合算了一笔账,在县医院专家做手术需要几千元的花费,而在乡镇卫生院总费用只需要1600多元,配合200元起付线全报销政策,群众实际花费很少,因此群众就医就愿意去卫生院了。同时,该院还发挥中医特色,在康复、慢性病治疗上下功夫,估算下来病人数量一年时间提升了30%。

省卫计委主任袭燕一行来滨州调研

市级、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医院门可罗雀,过去这种两极分化的状况正在改变。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如今无棣县医共体模式有效整合了全县医疗资源,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提升了群众满意率。

“从体制机制上构建医共体架构,无棣县探索出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路子。”无棣县卫计局局长袁清水说,该县始终把综合医改作为保障民生健康事业的关键环节,当成一把手工程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工作。特别是自被列为市医改重点推进县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该县调整充实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改办、医管办均设在县卫生计生局,综合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解决了多头办医、多头管医的发展弊端。

同时,该县完善制度体系,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业务、监督、考评等专委会的职责,制定了院长年薪制度、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医共体管理系列制度等相关的15项配套文件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改革人事薪酬机制,制定医院内部副院长、中层、职工竞争上岗制度以及合理的薪酬与绩效考核办法,提高了内部发展动力。医共体内所有医疗单位均建立医共体办公室,医共体领导小组、章程、帮扶培训计划、签约服务分布图等制度措施统一制作、统一上墙,明确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以计划管理确保任务落实。

无棣县人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


▼无棣县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

“四位一体”提升医共体运行效率,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袁清水介绍,医共体实际上就是“四位一体”的区域医疗共同体。具体而言,又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责任共同体、健康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提升了医共体运行效率。

科学核算分配,建立利益共同体。实行按参保人头“总额付费、结余留用”的医保政策,在两家牵头医院设立医共体医保基金专户,经滨州市医保处授权,分别开通了医保结算平台,成立了医共体医保核算支付中心,承担医共体内居民医保报销工作。成立了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人员、财务、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登记、移交,形成了真正的人、财、物统筹管理。对医共体下医保结余资金,经过认真核算,确定了6:3:1的县、乡、村分配比例,由各成员单位按规定自主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各级规范诊疗、合理控费的积极性,实现医疗服务紧密型共同体的“同体又同心”。

强化资源整合,建立责任共同体。成立了医共体理事会,完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绩效考核办法,组建了心电、检验、病理、影像、消毒供应、药品配送、健康管理“七大中心”(加上医保核算支付中心、财务核算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共计“十大中心”),配置了2部专用物流配送车,同时由牵头医院选择成员单位特色科室,以开展合作专科或联合病房的形式成立“一对一”专科联营12个,大幅提升了基层专科医疗水平。在各医院分别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和“远程会诊室”,完成了医学检查、病例材料、视频会诊互联互通互认,实现了医共体内远程会诊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落实远程会诊295例,传送心电、影像等医学检查1700余例。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无棣县考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下沉优质资源,建立医疗共同体。完善了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在牵头医院设置不低于医务人员总量5%的“流动送医”岗位,用于对基层医院业务帮扶,同时接收基层“流动送培”。牵头医院每周二、四分别安排2至3名骨干医生到成员单位开展日常值诊与带教、培训等。对下沉医生在基层医院的门诊诊疗、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等工作量,以劳计酬,列入绩效工资,确保工资收入高于同等岗位。目前,共下派医生3829人次,基层医生、村医参训率达100%。同时,积极引导居民首诊在基层,对于牵头医院收治的重症大病患者,医院给予提供上级医院会诊、聘请专家及向上转诊服务,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卫生院,由县级医生继续指导后续治疗。

优化服务供给,建立健康共同体。在两个县域医共体分别成立136个“8+1+1”(县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医生8名+基层服务团队1个+村医1名)和“3+1+1”(县中医重点科室医生3名+基层服务团队1个+村医1名)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全面体检,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落实免挂号费和优先预约专家就诊、优先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一免三优先”政策。通过发放团队联系卡、针对慢病患者分病种建立微信群、探索设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等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起了双方紧密联系,便于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依托“健康管理中心”,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早癌筛查3支健康服务团队,有效改善了服务供给。截至目前,无棣县家庭医生签约达到16.2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达60%以上。

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无棣医共体建设保证了“四个有效”,初步实现了政府可承受、医保不穿底、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就如无棣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赵爱民所说,每周二、周四,医院门诊部都会根据分院的需求安排相应的大夫到基层坐诊,同时“一卡通”真正成为了一卡通,实现了所有病例和检查资料通用,病人的图像资料共享,让患者省去了再次挂号检查的烦恼。也如水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孙殿领所说,借助医共体专家资源下沉的优势,更好地借用医共体中心轴的作用,该院计划建设公寓式养老楼,办好医养结合工作。

应该说,随着无棣县医共体建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全市综合医改破题,初步实现了政府可承受、医保不穿底、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改革目标。通过事例和数据汇总,保证了“四个有效”。

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县级医生下沉和“十大中心”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就医信息不互通、转诊重新挂号、重复检查交费等问题,能让老百姓少花钱、少跑路。举例来说,如阑尾炎手术,乡镇卫生院总费用约1600元,按照我市实行的乡镇卫生院住院200元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病人只需花费住院费200元即可,其余的1400元由居民医保报销;在县人民医院手术费用在5700元左右,根据按病种付费制度,居民新农合报销3300元,自付费为2400元,个人节约费用2200元,医保资金支出减少1900元,同时节约了往返路途和陪床费用。

有效保障了医保资金运行安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医生、医院、患者、医疗保险等多方利益统一起来,促进了医院的主动控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实现居民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切实提升了群众就医感受。截至目前,县级医生下沉基层医院共诊疗15600余人次,大病康复期病人和慢性病更多地留在基层,累计上、下转诊病人7800余例,全县居民医保资金由2016年超支2000万元变为2017年结余1050万元,使用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有效促进了基层医院健康发展。县财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保障了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营基础,医院不再通过提高收费增加自身效益,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同比下降10%;药占比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达到29%。在医共体建设中,一方面通过聘请名院专家坐诊、外出培训、购置大型设备等形式,强化县级医院技术龙头建设,有效提升了县级医院重病、大病救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坐诊帮教、学习培训、远程会诊、联建特色专科等形式,引导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镇街、乡村基层下沉,提升了基层医院小病、慢性病和康复病人治疗水平,实现了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业务服务能力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群众就医基层首诊提升17个百分点,县内就诊率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医务人员收入增长5%至22%。

有效带动了群众健康观念转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通过广泛宣传、开展健康讲座等,推动了群众就医观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医共体组建了强有力的健康服务队伍,大力宣传“防病”为主的健康理念,将“两癌”筛查扩展到胃癌、肝癌,目前已查诊2200余人次,群众防病与“治未病”意识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宋静涵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