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祖母的启蒙父亲的嘱托,滨州一农民圆梦办“诗书画印”展

2018-09-19 15:10:19 作者:记者 董锋磊 杨孟子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刘新忠“诗书画印”个人展在大马村举行。

诗书画印,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距离有多远?日前,农民刘新忠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书画、文学等三十余幅拿作品出来,邀请朋友、同事和村民到自己家中观展。在自家门口办起了“诗书画印”个人展,圆了自己的梦想。

当记者来到展览所在地——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大马村,风景如画的村子里,只见房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这是刘新忠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作品来源地。

刘新忠在介绍散文作品《大地飞歌》的创作背景。

奶奶的故事与画作埋下启蒙的种子

说起自己对于书画、写作的启蒙,刘新忠说,小时候常听奶奶讲故事,看奶奶画得新奇有趣的图画样式,在他心里,从此便埋下了创作的种子。

“艺术成功了,你就有有路可走了,不成功就得坚持,半途而废,就一无所有。”刘新忠称自己属于一根筋的幸运儿,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2007年对他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发疯似地热爱上了绘画。一点绘画基础都没有的他,拿着颜料和画纸一次又一次去书画名家活动现场求教。

他的赤子之心打动了画家王兴华,得到大画家的指点后,便开始更加疯狂地研习。对艺术思想的掌握吸收,启迪着他的艺术回归。

那时候的刘新忠年轻,有激情,经常没日没夜的练习画画。审美的基础慢慢在临摹练习中搭建起来,刘新忠的绘画创作开始带着主动性和研究性质,笔下的画作越来越丰满、完整。

常言道,诗书画印不分家。

学习了画画,刘新忠又寻思着学习刻印。“看到那些大家,每每画作完成之时,将自己的印盖下时,就非常地羡慕。”如今,刘新忠已经能够熟练的刻印,自己的每幅作品都不被遗漏。

刘新忠的画作。

刘新忠的画作。

父亲的嘱托让他把爱好坚持下来

“我在工厂车间干过工人,很脏、很苦、很累。也干过老板,开过广告公司。直到2010年任职开发区社会事务局残疾人专职干事。”刘新忠谈起自己的经历,他不曾想过会有今天的画展。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他所有的画作都是来自一个右手残疾的人。原来,小的时候,刘新忠的右手是正常的,一次偶然的生病导致他右手软弱无力,至今不能握笔。刘新忠不得不重新开发自己的左右。每每谈起这个经历时,刘新忠都会笑一笑说道,这都不算什么。

刘新忠说,写作、画画能让他放松工作压力,舒缓心情,更能令他认真地观察世界,找到感觉和灵感,调动思维和想象,用毛笔任意挥洒泼墨,再将一个个形象与故事诉诸笔下,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很关键的是得动笔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至今他心中常记着老父亲的话: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坚持做好自己。所以,他把父亲的话记铭记在心,把对于书画的爱好坚持下来。

刘新忠将家乡故事写入文学作品获大奖

不但执着于绘画创作,刘新忠还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2011年时,刘新忠着迷于网络文学的创作,这一年,他曾一个月内在国内某知名网络文学网站发表过38万字的作品。个人作品展上,有一篇刘新忠2015年6月创作的散文作品《大地飞歌》,该作品在“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在中国文化出版社的中国新时代文艺作品宝库发表。

刘新忠将这篇作品视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获奖了,更是他将家乡故事,家乡题材,融入自己的笔端,获得了更大范围内的认可。

看过刘新忠作品的市作家协会顾问、滨城区作家协会主席、开发区作家协会主席段剑秋评价说:“他并不从事于文化行业,却有这种艺术的自觉,勤勤恳恳地学习,不求名利求学求艺,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意义而言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