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新春走基层|传统手工糕点坊里的浓浓“年味”

2019-02-11 11:42:40 作者:记者 杨孟子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2月11日讯  新春时节,一份传统手工制作的糕点是人们走亲访友时馈赠的佳品。2月10日,记者来到阳信县刘庙街清真糕点坊,店主张秀琴和她的家人们正在忙碌地制作糕点。

制作麻酥。

糕点坊混杂着香甜软糯的糕粉香和煎炸的油香气。张秀琴一家正在忙着制作“麻酥”,揉粉、制模、撒芝麻、切块,各道工序手起刀落、一气呵成。制作间里垒着一盘盘成型的麻酥、桃酥、核桃酥等糕点,等着送烤箱烤制。

待烤制的麻酥。

撒芝麻后擀平压实制模。

进嘴甜酥,满口喷香的麻酥。

“我们进入腊月就开始制作过年备货的糕点了,因为是手工制作,当天制作的基本都能卖光,一天能卖出三百斤左右。”张秀琴告诉记者。进入腊月后,人们拜访亲戚朋友,村里定亲和婚宴渐多,对糕点的需求很大,张秀琴一家都是四五点就起床开工,忙到晚上九点才结束,“遇到几家定亲宴,一下子就预定几百斤的糕点,我们做了几十年的传统老字号,哪怕过年不休息也不能耽误人家的事儿。”

刘庙街清真传统手工糕点。

香甜绵软的蜜三刀,每块蜜三刀上方的三道刀痕,故取其名。

羊角蜜(左)千层酥(右)。

方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秀琴的糕点坊已经经营了近四十年,生产严格按祖传工艺和配方进行,一直坚持制作传统的老式口味,从而保证了糕点制作精细,香甜可口,油而不腻,保质期长等特点,深受广大顾客欢迎。清真糕点是回族的经典美食,更受到相邻汉族群众的青睐,在平日里,经常有邻村、邻县的汉族群众专程上门购买品尝。

“经营糕点坊近四十年,能把这份手艺传承到现在,靠的是良心。制作糕点的面粉选用优质小麦粉、纯白糖、实打实的馅料,再就是糕点的制作手法,几十年我也摸索出一套秘方,还根据当下人们的口味需求,不断进行配料升级,口味改良,加入富含营养的芝麻,花生碎,等佐味食品,调低糕点糖类的含量,食用起来更健康。这就是基本吃过我家糕点就能成为回头客的原因吧。”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糕点坊有口皆碑的原因,是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的早晨四五点起床开工,保证糕点的供应,让前来购买的顾客载货而归,凭的是手艺人的自律和对这份手艺的坚守。

美味的糕点。

传统油纸上铺一张塑料膜隔油防潮,大红的标签透着新春的喜庆。


张师傅热情地给老顾客购买的糕点称重

采访期间,有好几位顾客前来购买糕点,“我在刘庙当了十几年会计了,清真糕点干净卫生,口味独特,经常来她家买几斤解解馋。”西高村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传统手工的清真糕点和一些机器制作的糕点相比,味道更醇香。”记者看到,糕点坊还推出定制礼盒,根据客户的需求,按品类,重量进行分装,满足馈赠亲朋的需要。

定制礼盒馈赠亲友更具心意。

待称重、包装的各式糕点。

目前,张秀琴的糕点坊有千层酥、羊角蜜、方糕、江米条、蜜三刀、芝麻条、方酥、桃酥等三十几个品种,祖传的手艺在一道道样式精巧、酥脆香甜的糕点里,伴着那历久弥浓的糕点香味,一直传承至今。在刘庙村当地,重要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就是糕点,过年买糕点也是当地人的习俗,有了糕点才有了浓浓的年味。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