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州闹市里有间“瀚林斋”

2019-03-14 20:15:20 来源:滨城广电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横者为匾,竖者为额。几千年来,匾额把中国古老文化中流传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匾额篆刻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随着时代变迁,匾额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匾额制作这项传统技艺也逐渐消逝。然而,在滨州市有一人仍在坚守家族的技艺,潜心守护着匾额文化,他就是梁氏匾额的传承人梁耀瀚。对于梁氏匾额雕刻,梁耀瀚是第八代传人,在机械工艺发展的今天,他依然坚守着手工雕刻,把这门手艺在小巷中传承着,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去节目中了解梁氏匾额雕刻,欣赏这门传承八代的手工艺术。

穿过滨城区闹市,拐入东方文化一条街,在略显冷清的街道中心,梁耀瀚的店铺“瀚林斋”三字匾额散发古朴气息。走进店内,百平米大的店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匾额,都是出自梁耀瀚之手。

梁耀瀚出生于1965年,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梁家村人。梁氏一族在数百年间将祖传木工手艺不断发展创新,传自梁耀瀚一辈已经是梁氏第八代。梁耀瀚的爷爷木工技艺在他们家乡一带很有名气,大家都称赞他是“小鲁班”。也许是家族遗传的原因,梁耀瀚从小就对木工雕刻很感兴趣。

也许是因为对匾额制作技艺有浓厚兴趣,也许是有匾额制作方面的天赋,梁耀瀚很快就掌握了父辈的技艺,并不满足的他独自离开村庄北上天津求学。在天津的学习,让梁耀瀚的匾额制作技艺有了长足的提高。

从天津求学归来,梁耀瀚在惠民县城开了家小店,在经营店面的五六年时间里,由于是小县城,大家对匾额制作技艺不认可,生意并不好,梁耀瀚就把大量的空闲时间用来潜心研究匾额制作技艺。他将在父辈那里学的技艺和在天津几年学到的知识,系统地总结梳理了一遍,并创新技法,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风格。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是把中华民族百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要义传之子孙。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从古至今,匾额雕刻千年的历史,千年的文化,千年的精神,都凝聚在这一块匾额之上,他们昭示着匾额沉淀千年的深厚底蕴,启迪着一辈辈后来人。

《汉书》中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旧时新厅落成、乡贤中举、长者寿庆、为义士英雄烈女歌功颂德等,各色贺颂,总是约定俗成地悬挂匾额;人们把吉祥、幸福、长寿、安康、高尚的精神寄托于匾额之上,教育后人,把这种高尚的品德代代相传。但是如今的匾额雕刻手艺人不在喜欢这样的苦行当,继承手艺的后人越来越少,所以千年的匾额雕刻技艺的传承越来越困难,匾额是一种历史的符号,手艺的传承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希望匾额雕刻技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多,把这门手艺继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宗尧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