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邹平贺家村“第一书记”王其槐到期离任:把荒山开发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

2019-05-20 18:56:27 作者:记者 任宵 刘永恒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5月20日上午,邹平市黄山街道贺家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其槐再一次走街串户,像往常一样和村民打招呼、交谈、嘘寒问暖,这是王其槐在贺家村任上的最后一次例行巡访。这一天,是他来到贺家村的第743天,也是他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工作的最后一天。

贺家村村支书贾洪斌清楚地记得,2017年5月7日,主持滨州市网络办工作的王其槐来到村里报到,上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今年5月20日已两年多。

贺家村“第一书记”王其槐再次来到“五保户”李维训家中,劝他放下顾虑,早日搬进敬老院。

上午九点多,王其槐同贾洪斌等村两委成员先来到“五保户”李维训家,这是让他最牵肠挂肚的一个老人。76岁的老李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但是他一直拒绝去只有一路之隔的敬老院。两年来,王其槐不知道劝说过多少次,倔强的老李执意要守着自己的祖屋。王其槐嘱咐贾洪斌,要继续劝说,争取早日让老人搬到敬老院,实在不行就想办法帮他重新盖几间房。得知王其槐任期已到,当日便要离开,执拗的李维训也动容了,攥着王书记的手说:没事经常回来看看。

王其槐来到村里富相山工地,看看工程进展情况。

富相山的开发建设正在进行,王其槐巡视现场时忍不住拿起铁锹,再为贺家村的建设添一把力。

沿着村里整修一新的路,王其槐来到正在施工的富相山。富相山是村里的一座老山,有着不少历史遗迹和文化故事,这里也被村里老人们称为“小泰山”,是村里人的精神寄托。近几十年来,古迹年久失修或被人为损坏,这里慢慢成了荒山,荆棘丛生,没有了路,也就人迹罕至。近年来,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茶余饭后,乡亲们也想有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了解这个情况后,王其槐便联系到名人乡贤们,开始挖掘富相山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途径争取到了130万元资金用于重新开发这座荒山。一年多来,王其槐亲自参与到规划和具体施工过程中,五冬六夏,与工人们布线施工。目前,山上的省耕亭已经恢复落成,三条上山的石阶路也已经铺设完成,并且安装了路灯,被村民自豪地称赞为“天上的街市”。王其槐还多方奔走,寻求外援,搞规划设计,计划将这里打造成集“法德”“孝爱”“廉政”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原本一座荒山,已经初具“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的模样。

贺家村的村史馆还有一个多月就将竣工。

山下,贺家村的村史馆也在紧锣密鼓施工,大约还有一个多月就能竣工,这座仿古建筑也是王其槐为村里的文化建设所谋划的项目,村史馆不仅会陈列村里的老物件,还将讲述村里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让贺家村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这里也是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阅览室将一应俱全。王其槐叮嘱工头:“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建材要符合标准,卡钉卡卯地推进,务必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村西头的10个扶贫大棚是王其槐两年来给村里送上的最大一份“礼物”。

村口的标准化大棚也是王其槐最挂念的地方。他到村后建立特色农业合作社、调整种植业结构、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且与村两委四处学经验、跑资金、流转土地、搞招投标,费尽千辛万苦建起了十座大棚,填补了冬季农产品空白。用他的话说,“这都是我的孩子,我得给他们找到好人家。”如今,这些“孩子们”都有了好人家。十座大棚已经承包给了专业的农业技术公司——九臻农业。大棚里种植了西瓜、韭菜、西红柿、水果玉米、大蒜等的名优新特品种。除了每年给村集体上交13.3万的承包金外,还解决了村里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工资90-100元,村里人农闲时候都来打工挣钱。

贺家村富相山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题公园已经初具规模。

一圈转下来,王其槐的脑门已经渗出了汗珠。“王书记要走了”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回到村委大院,自发前来送行的村民已经等候在门口,院子里拉起了“王书记,贺家村人民请您常回家看看”的条幅。家住村委大院一墙之隔的贺红星和妻子一大早就送来了水饺和亲手腌制的咸菜。他对记者说:“两年来,王书记起早贪黑为村里办事,我看得最清楚了,他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我们舍不得他走。”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开始颤抖。张桂玲是村民代表,她也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作为村民代表,我们每个月都要开一次大会,商量村里的事,两年来感觉王书记不像领导,更像邻居家大哥,是亲人。”

将要离开村子,很是不舍,王其槐形容心情如同“将要出嫁的姑娘”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兄弟”“战友”要离开了,贺家村村支书贾洪斌躲在角落里落泪。

与乡亲们道别,王其槐动情地说:“贺家村的山水和土地已经深深沉淀在我的骨骼,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村两委、党员和村代表,每一个村民勤劳善良耿直乐观的性格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短短几句话,他数次哽咽中断,这个果敢坚韧的男人此时显得有些脆弱,他竭力控制着情绪,接着说,在贺家工作两年有了满满的收获,要感谢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为市委宣传部与贺家村、为他与村民架起了联系的桥梁,提供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舞台!要感谢有关部门,尤其是邹平市黄山街道办,对他工作的大力支持,是组织上的安排让他成为民风淳朴的贺家村“村民”!更要感谢贺家村的父老乡亲,给他的精神上“补了钙”,为他的工作生活提供了精神动力。他说:“无论以后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忘不了这两年的美好时光,感恩组织,感恩这片热土。”

王其槐要离开村子,91岁的老党员郭家华前来为他送行。

办公室门前,王其槐与村民合影留念。91岁的老党员郭家华也颤颤巍巍地来了,这是村里党龄最长的老人。王其槐把他让到中间站定,合影结束,老人一语未发,与王书记握握手,转身走出村委大门。此时,他刻满岁月沧桑的手突然捂了一下双眼,随即泪水夺眶而出……

责任编辑:王宗尧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