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第一书记”刘连成恋恋不舍康家堡:两年帮扶让小村脱胎换骨成“明星村”

2019-05-23 16:02:53 作者:记者 葛肇敏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2017年12月,市民政局出资,在康家堡建成启用了综合服务中心。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平安家庭示范村”……在惠民县皂户李镇康家堡村的荣誉室,已经摆上了不少省级表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到慢慢赢得关注、打出品牌、成为发展的标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扶老托幼、移风易俗等工作的落地实施,让这座鲁北小村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去年先后有160多个团队来村里参观考察。

“今年的哈密瓜快熟了,到那时创业园里一定瓜果飘香。”望着这座村庄,刘连成有些难舍。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担任驻康家堡村第一书记,与村民朝夕相伴。如今,他的身份也从“书记”回归了“科长”。而他的付出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当得起“民政为民”这四个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能为老百姓办几件称心如意的事儿,付出再多也值得,这两年也不算白来。”他说。

刘连成在孝善食堂与老人一起包饺子。

全市首个“孝善食堂”落户康家堡,助推孝善文化蔚然成风

镇上称二十斤肉,村里大棚现割三十斤有机韭菜,调好的饺子馅儿红绿相间,已经勾起人肚子里的馋虫。4月6日,在惠民县皂户李镇康家堡村的“孝善食堂”,一大早就有二三十位老太太凑在一起,热火朝天的包起了饺子。“中午孝善食堂改善伙食,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饺子!”一位大娘手头忙活着择韭菜,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2018年在市民政局的帮扶下,康家堡村两委按照“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原则,创办了村党员干部带头义务参与、老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互助型养老模式,而去年7月建成启用的“孝善食堂”,就是全市首个互助型养老食堂。这是刘连成去年赴南方学习考察后,带回来实践的新模式,为了建食堂,他还自掏腰包捐赠了5000元。

“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有74人。我们的孝善食堂为这些老人提供午餐,每餐按一块五的标准收取费用,对80岁以上老人实行就餐免费。另外,将不满70岁的五保人员也纳入了服务范围,由村集体做好兜底保障,切实解决了留守老人吃饭问题。”刘连成说。

每天午餐的标准是一荤一素一汤,营养搭配;每个月有两天是改善生活日,饺子、排骨、炖鸡,让老人们免费敞开吃;聘请了村里专门操办红事儿的大厨来掌勺,手艺没得说;有时候老人和媳妇们也会帮忙打打下手,其乐融融。在烹制一锅好菜的同时,增进了村民的交流,气氛格外和谐。

“食堂办了快一年了,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来吃,村民们都赞不绝口!而且村民会自觉来食堂打扫卫生,真正体现了食堂的孝善主题。”刘连成说。食堂让老人们吃得健康、丰富,也解决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原来外出务工的村民中午还要赶回来,给老人做饭,现在非常放心。

刘连成在林下养殖基地查看。

培植引进新项目促致富,不断为村民添置福利“大礼包”

食堂“开张”的快一年里,村集体每个月补贴4000元,这笔钱确确实实花在了村民的心坎儿上,而这也多亏了村里有了集体收入。“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三十万。村里富了,也能给村民们办些实事儿了!”康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康希良说。

近年来,康家堡村丰富了原先较为单一的苗木、瓜果、蔬菜品种,发展高经济价值作物。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之风也吹进了康家堡村,墙面美观了、绿化养眼了、道路通畅了,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观。在此背景下,村集体也探索流转土地,成立了惠民康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果蔬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金蝉养殖、采摘大棚项目,打造融旅游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旅游+农业”模式。

刘连成组织群众到潍坊学习草莓种植技术。

而刘连成希望带给康家堡的,是更大的效益、更多的福利。“村里从原先九个高标准采摘大棚的基础上,又筹集资金新建了五个,种植了甜宝草莓、富硒西瓜、哈密瓜等有机果蔬,并新培育发展了热带观赏鱼养殖项目大棚一个。流转了200亩土地,分别建成苗木示范林种植基地和金蝉养殖基地。组织了村里的致富能手等20人,成立了康家堡村经济发展委员会,组织村支部班子和群众代表到威海、济南等地考察大棚种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致富经验,提升种植效益。”刘连成说。

一系列举措开阔了村民的视野,也打通了村民致富的路径——咬一口赛蜜甜的甜瓜和富硒西瓜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品牌;草莓采摘和林下养殖项目已经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品绿色瓜果,享采摘乐趣,过健康生活”逐步成为一块响亮的旅游招牌。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全年村集体收入破百万元。

如今的康家堡村,已经从“一穷二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全村的民生事业翻了身。“村民们的两千亩地随便浇,费用集体买单!还新修了路灯和健身广场,配上了大屏,扭秧歌、跳广场舞也能高大上。哪家哪户遇到困难,我们也会上门慰问,尽量帮扶。”康希良说。

村里一对新人在移风易俗公园举办婚礼。

以“民政为民”的理念,带给康家堡村新气象、新风尚

致富的路子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孝善文化成为村庄和谐、文明氛围的又一道底色。刘连成这位来自民政系统第一书记,还希望以“民政为民”的理念,带给康家堡村新的气象、新的风尚。

就在不久前,康家堡村的一对“准新人”,在村里建成不久的婚庆主题公园,拍摄了记录爱情的婚纱照。而这也是全市首家婚庆主题公园,不仅成了拍摄婚纱照的绝佳外景,也是举办公园婚礼的最佳场所,去年国庆节,就有一对新人在这里办了婚礼。“我们希望公园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树文明新风,让村民摒弃婚礼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刘连成说。

自2017年开始,康家堡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就已经走在了全县前列。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丧从简,村集体专门购置了丧葬用品,提供给群众免费使用。刘连成告诉记者,村里的丧事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天,开销由原来的一万余元下降到现在的不足千元,村里还从集体收入给予1500元补助,群众基本不花钱,目前成功引导了十多户群众简办丧事,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而刘连成还给村民们办的一件实在事,就是建成了全市首家农村儿童之家——一方面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减轻家长教育辅导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书法学习、兴趣手工等小组活动挖掘孩子们的爱好特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如今,包括孝善食堂、农村儿童之家等民政工作,已经作为成效斐然的样板,在全市各县区推广。

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风也有了更积极的改善。眼看着康家堡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村班子更有劲头,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更让村民们的“腰杆更硬”,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4月18日,刘连成任满考核的那天,群众也难舍难离。“刘书记给我们办了太多好事,永远忘不了。”村里的群众说,“希望他没事常回村里看看。”村民最懂得感恩,“父母官”为村里做了多少贡献,老百姓都“门儿清”。 “只要给老百姓办了真事儿,就一定能赢得认可和信任。”刘连成说。平时他走在村里,村民见了都会喊他进家喝口水,把他当成贴心的“自家人”。

收拾好住了两年的房间,刘连成从村里带走的,唯有一条厚棉被。“对门的乡亲给我做了床被子,在他们老两口家吃了一年多的饭啊,留这条被子,也留个念想!”刘连成说。

责任编辑:王宗尧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