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极限人生震撼心灵:“人民楷模”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会侧记

2019-12-02 16:42:21 作者:记者 荆常忠 张丹 通讯员 解晓龙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人民楷模”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会举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12月2日上午,滨州大剧院一楼报告大厅内不时传出阵阵掌声,“人民楷模”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感人故事,让朱彦夫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他14岁参加革命,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他在担任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的25年里,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今年9月,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与其腐烂,不如燃烧。”“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在别人眼里,我似乎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我认为,幸福是有层次的。奋斗者,就是幸福的。”“当干部就是要把心掏给百姓,以心换心,群众才会信你、认你。”朱彦夫的句句言语回荡在报告大厅,大家无不被他自强不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及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深深感动。

沂源县委副书记周婷。

“战场上,他扛起枪杆子与敌人英勇作战;在家乡,他抱起锄杆子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退休后,他夹起笔杆子向人生极限挑战,他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写就了极限人生。”沂源县委副书记周婷说。

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村民赵圣贵。

“他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大英雄,也是家乡里人人称道的好书记。枪杆子换成锄杆子,不变的是热血和初心,俺们村从穷山沟变成模范村,这多亏了朱书记。”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村民赵圣贵讲述了朱彦夫带领村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种种困难,将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改变的感人事迹。

朱彦夫的女儿、沂源县实验小学教师朱向欣。

“父亲铁面无私,看似无情,其实父亲对我们爱得很深。”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则从家人的视角讲述了她眼中的父亲。从父亲工作中的严谨负责,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再到父母相濡以沫的传奇爱情,朱向欣的报告勾画出有血有肉、情感深沉的朱彦夫。

淄博市派驻沂源县张家泉村第一书记刘发德。

“老书记把村民捧在手里,村民把老书记装在心里。”淄博市派驻沂源县张家泉村第一书记刘发德则在报告中分享了老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的榜样精神。

淄博市委讲师团副教授于涛。

1996年,淄博市委讲师团副教授于涛就开始宣讲朱彦夫的先进事迹,23年来不曾间断,每一次都经受着全新的心灵洗礼。“朱彦夫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于涛说。

报告会上,5位报告团成员轮流上台,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讲述了朱彦夫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留下的感人故事。

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台上,或哽咽或激昂;台下,同感受同振奋。“几年前,我就看过朱彦夫老人写的《极限人生》。当时非常震撼,是什么样的精神激励他?今天聆听他的事迹报告会,我找到了答案,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滨州学院一名大学生说。

“听了“人民楷模”朱彦夫同志的事迹报告,我深受震撼。朱彦夫同志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极限人生”。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更是新时代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楷模。我们要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人民楷模朱彦夫,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主动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仆。”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丽表示。

“我们将认真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守初心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磨砺坚强意志的优秀品格,以更加奋发有为姿态做好各项工作。”与会党员干部表示,要切实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富强滨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