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穿越半个世纪!8位知青老人重返无棣北高村共忆青春岁月

2019-12-15 18:03:54 作者:通讯员 高士东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当年的知青们在村知青广场合影。

12月14日,小泊头镇北高村市派第一书记付金山与村支部书记高成松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七十年代曾在该村任过知青的8位老人。在参观了村里的知青之家、知青广场和文化大院后,大伙在大队部屈膝畅谈,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抚今追昔,共话发展。现居济南,今年64岁的知青杨德明,握着当年村里的玩伴高金元的手,说啥也不愿撒开,两位老人几度哽咽,泪湿眼底。

北高村位于无棣县西北部,1200口人、49名党员。为市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省“十百千”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974-1976年,该村曾连续三年驻过三批高中毕业的知青,共15人,其中女知青6人,每批驻村时间两年左右。其中,第一批9人,第二、三批各3人,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16岁。知青们在带领大伙学用新生产工具的同时,都吃过百家饭,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和大伙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驻北高村的15位知青,祖籍多为外地人,因父母军转或安置在无棣,所以他们均在无棣出生、学习,并度过了人生宝贵的青年时刻。知青工作结束后,除李春强、高希奎、鲍清涛、李新梅、范棣生5人在当地工作外,另10人都奔赴各地工作,成为各个行业上的排头兵。

北高村知青赠送书画作品。

“知青们把俺村作为第二故乡,时刻牵挂着村里的一草一木;自市派第一书记进村后,他们对村里的支持力度更大了。村庄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当年知青和现任第一书记的心血。”村支部书记高成松介绍说。此次是知青们集体三次进村,给村文化大院赠送了60余幅书画作品。遗憾的是,当年北高村的三批15位知青中,已有3位老人去世,还有李俊华、高桂兰、朱树龄、贾强等4位老人没能成行。现就职于上海一家文化公司的知青李俊华,人来不了,特地为村里老人们赠送了50条红色围脖,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他还通过电话,一再要求同事们,必需见见他当年的小伙伴——村里当时的赤脚医生高绍华。知青们一行,还单独看望了当年的生产队长,现为高氏家族四季拳三十三代传人的八旬老人高庆丰,并为他送上了书画作品。

“时间真如白驹过隙,从当初来北高时的懵懂青年,到现在的年过花甲,一晃45年。几十年来,作为第二故乡的北高村,已深植内心,成为我们一生不舍的牵挂。”知青李春强老人感慨地说。“连续三年来北高村,村里一年一个新变化,村庄发展振奋人心。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由衷地高兴!”退休于当地公安部门的知青鲍清涛老人笑谈。知青之一的范棣生(女)老人,见自己曾居住过十来年的老院落,被村里改造成了知青之家大院,忙拉着老伴在门口合影留念。

“当年知青进村,带来了多台新型生产工具,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如知青鲍清涛,作为全村第一个拖拉机手,他还培养出了4名驾驶员。负责村保卫工作的知青李侠,因逮外来偷窃者,还被咬伤过手指,至今手上还留着疤呢。”说起知青们当年的表现,村里曾经的玩伴,68岁的高金元赞不绝口。

现任市派第一书记付金山(持红旗者)和各位知青在北高村村头合影。

“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北高村发展,与新时代第一书记及村班子密切合作,共同把美丽乡村建设好发展好。”此次活动牵头人知青高希奎表示(退休于滨州市交通部门)。“村庄长远规划哪里还要完善?”“环村水系和知青公园建设一定要配合美丽乡村布局······”谈起村庄长远发展,市派第一书记付金山与8位知青有了唠不完的话题。

知青是我国七十年代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优秀代表,而新时代的第一书记,也是不忘初心履使命、敢以华年鉴沧桑的践行者。他们虽处的时代不同,但肩上却有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即密切联系群众,为大伙谋幸福。市派第一书记付金山进村半年来,通过走访和入户调查,根据村情民意,在今年国庆节期间,举行了大型“颂党恩、庆国庆”主题党日活动,并在晚会上进行了隆重的“五好”和 “好村贤” “好乡贤”表彰,为全村畅和谐、树新风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一书记就是新时代的知青,有了新老知青支持,我们北高村一定会发展的更美好。”村支部书记高成松一语中的。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