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两会特刊】滨州职业学院着力实施“双高计划” 谋求创新发展蝶变

2020-05-23 09:15:01 作者:记者 李振平 葛肇敏 通讯员 李志强 李明月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推动产业、企业进入智能时代,经济发展面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当前,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山东省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滨州职业学院也在着力实施“双高计划”,全院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滨州职业学院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将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由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转变,办学要素全面升级;由跟随发展向创新引领发展转变,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模式、制度和标准;由具有省内、区域重要影响向具有国内国际重要影响转变,建立一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高职学校。

为此,滨州职业学院出台《滨州职业学院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将突破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教师队伍、国际办学、基础条件等关键领域,推动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引领发展,实现学院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坚持“特色、融合、创新、提升”发展主题,六方面夯实基础、硬核升级

对于滨州职业学院而言,“双高计划”步入实施阶段,意味着一次大刀阔斧、寻求蝶变的攻坚改革。学校将坚持改革寻求突破、创新引领跨越,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夯实类型特征,拓展办学层次,培育质量特色,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服务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据滨州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双高”建设中,学院坚持“特色、融合、创新、提升”的主题,突出“升本、创特、建高、强基”发展关键词,通过夯实传统优势、突破关键领域、升级办学要素,率先建立符合类型要求的职业教育特色制度和模式,探索与区域深度融合的内涵发展路径,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学校将坚持党委全面领导,做到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做决策过硬、保落实过硬,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

——在治理模式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点突破人事管理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三项改革”,建立权责明晰、规范科学、运转高效、活力迸发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

——在人才培养上,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及高层次、高素质的“三型、两高”技术技能人才,重点突破专业群建设、本科专业试点、专业硕士试点、培训体系构建、教材教法改革等,争创国家级、省级质量品牌,构建“上下贯通、书证融通、普职沟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在技术研发上,全面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能力,重点突破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技术研发能力提升、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及成果获取等,打造区域技术研发高地。

——在队伍建设上,着力提升教师“双师双能”,重点突破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高级技师引进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促进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打造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队伍。

——在国际合作上,以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为目标,重点突破国外办学点或分校开设、国外留学生引进、教师来源国际化和培训国际化等,打造学校对外开放的高地。

——在办学条件上,着力建设现代化、智能化办学条件,全面升级校园规划、基础设施、图书条件、实训基地、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等保障要素,打造布局合理、建筑典雅、校园优美、文化浓郁的育人环境。

贯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构建“上下贯通、书证融通、普职沟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及高层次、高素质的“三型、两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技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线,推动中、高、本、硕衔接贯通。

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重点。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校企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变革的驱动调控机制,将专业布局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列入市人才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推动产业链、岗位链与专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按照“跨界融合、集聚发展、梯级建设”原则,构建与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紧密对接的“224”专业发展体系,推动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海洋运输、教育等8大专业群建设,建成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6个。

机电设备故障检测

学校将开展“引企入教”改革,积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组织教学。继续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全面推动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工作。

学校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德技并修、知能并重、双创并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坚持德技并修,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工匠精神、专业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建设一批符合国际规范的高水平教学标准和课程群。

建设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技术研发高地

《滨州职业学院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还提出,学校将以滨州市科教园区和产教融合园区建设为依托,二级学院牵头,依托专业群,联合区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等,组建一批集实习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博士研究中心、智库咨询中心、研究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于一体,融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于一身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组建一批技术领先、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研发团队。由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牵头,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实施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领军人才培育等工作。每个专业至少对接5个以上中小微企业,开展协同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同时,学校将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修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技术职务评价等制度,在教师职称评定和日常考核中增加技术创新成果的权重,鼓励师生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提升“双师双能”,打造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队伍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为此,滨州职业学院也制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5+5”十强产业,结合重点专业群建设和职业本科专业建设,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才、专业拔尖人才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

学校出台技术技能大师培养相关制度,校企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引进一批企业高级技师,实施技术技能大师带徒计划,通过传绝技、解难题、带高徒,培养打造一批技艺精湛的“渤海工匠”。

学校依托专业群,整合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跨学科专业、跨产业企业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负责教授学生职业技能模块。建设教师发展中心,面向教师需求,规划设计系列培训项目,服务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结合重点专业群建设,联合区域龙头企业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合力培育执教能力强、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

全面升级办学要素,建设现代化、智能化育人环境

在硬件建设方面,滨州职业学院将推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提升校园整体规划,建设体育馆、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博物馆、校史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优化二级学院教室整体布局,改造提升教室环境,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实施图书馆升级工程,建设集“藏、借、阅、研、休”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图书馆,优化阅读环境,建设专业阅览室、学术讨论室、休闲书吧等,推动阅读条件全面升级。

推动实习实训条件全面升级。以培养学生理论基础、跨岗位复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全面升级实习实训条件,校企共建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

推动信息化水平全面升级。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构建高可用、智能化校园网,完成各场所高速有线无线网络无死角全覆盖。实现人脸识别、扫码识别、虚拟校园卡等方式在各应用场景的身份识别聚合使用,部署自助服务终端和聚合支付终端。优化校情综合分析平台,实现智能决策支持管理。

责任编辑:孙洁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