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州文化大讲堂之五·花飞词苑果初成

2020-08-02 22:08:42 作者:滨州市诗词学会 来源:原创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8月2日,滨州市图书馆二楼音乐厅座无虚席。由滨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坛》主编马明德主讲的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古典诗词的创作与鉴赏》第五讲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词的创作要求》。

本次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词的章法之开头艺术、过片艺术、结尾艺术。

马明德认为,创作一首好词,必须重视词作的间架结构。这好比骨骼,没有骨骼,人立不住;同样,没有合理的结构,词也立不住。

关于词的开头,他打了个比喻: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境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马明德用六个字概括了词开头的艺术:造势、造境、造思。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广大诗词爱好者推开一扇明亮的创作之窗。

词的过片,是广大诗友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为了让诗友们认识这个问题,马明德引用诗词大家张炎的论断“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接着他讲到过片的手法有:(一)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这种方法分类两种:他用李煜《破阵子》论述了意思虽然上下紧接,但写法上有明显的顿宕,使人一听便知道是另起了一段;以及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论述了根据上阕叙事,发出感喟作为过片的手法。(二)异峰突起,对比明显;(三)上下连贯,文意并列;(四)一总一分,直接过渡;(五)有问有答,上下相接。如此繁琐的内容梳理下来,能够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得益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缜密的思维和认真备课的过程,使得每一听课者莫不点头称是,暗暗赞叹。

关于词的结尾艺术,马明德主要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讲述了(一)词意俱尽,点名主题的方法;用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讲述了(二)意尽词不尽,余味无穷尽的特点;用李清照的《如梦令》论述了(三)词尽意不尽,耐人寻味的特点;用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讲述了(四)词意俱不尽,余意更深邃的特点。他强调结尾是词的眼睛,好的词作,有了上好的结尾,能使作品陡升一个档次。

本次讲座的重头还在于马明德结合自己的创作,分享了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是最贴近创作实际的部分,也是他多年创作的经验积累。

在这一方面,马明德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有感而发  走出小我。他呼吁诗词作者应该首先站在国家、民族和民众的立场上,着眼大视野、大手笔,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心连心。二是旅游、采风所见所闻,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应以手中之笔吟唱、宣传。三是时令更迭带来的思绪变化,如春天的欢欣、秋天的喜悦、干旱的担忧、喜雨的咏赞。四是亲朋好友聚会、雅禊、题赠答和,用以互相交流、互相勉励,营造文化氛围、和谐氛围,等等。当然,对贪污腐败、违背社会道德的一些丑恶现象,也要发挥诗词激浊功能,予以讥讽和鞭挞。继而他着力批评了狭隘的自我,或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或心胸狭窄,发泄牢骚,或沉溺仿古,复制古董等文化现象,为大家少走弯路提出宝贵的建议。

不知不觉中,一上午的讲座,在马明德娓娓讲述中悄然而过。这预示着《古典诗词的创作与鉴赏》讲座活动即将圆满完成。这五堂课,从诗的发展演变到绝句写作、律诗写作、词的写作等方面,让广大诗友深切地感受到格律诗词的无穷魅力。

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与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承办的《古典诗词的创作与鉴赏》讲座,在广大诗友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黄德劲先生在总结时说:感谢马明德先生给大家带来了五堂精彩地讲课。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中华诗词能够在听众的心田里抽芽散叶、开花结果,愿滨州诗词的创作实力越来越强,愿滨州能够涌现出更多不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撰稿:韩淑静  摄影:李林秋)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