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大平原(一百四十九)|乡下的中秋夜

2020-09-29 17:48:01 作者:胡付营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乡下的中秋夜

胡付营

中秋季前后正是农村秋收的农忙时节,大人们忙得风风火火,心思几乎都扑在庄稼地里,但也繁忙之中抽出点时间置办一些节日食品。小时候,我们天天扳着指头数着算着,盼望中秋节快点到来,盼着早一天点吃上那又圆又香的中秋月饼。

中秋节的下午,虽然庄稼地里任务繁重,母亲还是稍微提前从田里赶回家准备晚饭。晚饭虽算不上丰盛,只是多做两道菜而已,但也有滋有味,非常可口,母亲给姥爷和父亲倒上两盅酒,浓浓的酒香立即溢满满当当的院子。饭后一家人便围坐在玉米堆旁有说有笑,一边麻利地剥着玉米皮,一边等着欣赏中秋圆月。夜幕慢慢暗了下来,肃肃秋风吹动着院落里的梧桐树,枝叶轻轻地摇曳着,似乎也是在等待欣赏那中秋明月,蛐蛐们也迫不及待地吵嚷开了。

阵湿漉漉的晚风吹过,顿感有点寒意,月亮慢慢从东边爬上树梢,探出大大的脑袋,四下张望着、微笑着,像是在庆贺今年的丰收。月光透过摇曳的树枝倾泻而下,院子里渐渐明亮起来,那月光柔柔地像长了脚似得从西边的院墙脚向里轻轻挪动着。天上的星星慢慢躲藏起来,更加衬托出月光的皎洁。因为知道晚上有月饼吃,剥玉米时总是心不在焉,眼睛不时望望出出进进的母亲,盼着能早点拿出那日日期盼的美食。母亲早就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先分配剥玉米皮的任务,完成任务后再分月饼,我们兄妹便相互瞅着加快剥皮速度,如同是一场竞赛。其实剥玉米皮是有要求的,绝大部分玉米要剥掉外面几层老叶,留着里面比较柔软的四五片叶子,两个或者四个在一起,便于白天一层一层盘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上,或是垒在搭起大木板上,只有那些长得不成样的小玉米棒子才剥成光溜。为了早早地完成任务,我就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偷多剥几个光溜棒子,母亲发现后用手指摁着脑瓜说:“别偷懒,再剥光溜棒子,月饼就没你的了。”我做个鬼脸,眯眯眼睛,只好规规矩矩地执行任务。

圆圆的月亮爬过了树梢,银光慢慢洒满了整个院落,更加亮堂了,阵阵秋风吹来,身上不觉有些寒意,母亲起身从屋里给我们拿来外套披在身上,生怕着凉。父亲一边麻利地剥玉米皮,一边在给我们讲着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父亲干活是最快的,面前的玉米堆明显凹下一大截,身后剥完的玉米像如同一座小山。我抬头望望银盘似的明月,瞧瞧母亲的脸庞,母亲知道我已经等不及了。母亲拍打拍打手,拢了拢眼角边的头发,用手扒拉扒拉身旁的玉米皮,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径直走进里屋。里屋的翁盖响了几下,接着看到母亲拿出一大包早已准备好的月饼,我踩着玉米堆窜到母亲身边,迫不及待抢过两个,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手拿着月饼,一手弯成弧状接在嘴巴下面,生怕月饼的酥皮掉在地上,母亲笑着说就你嘴馋,也不知道洗洗手再吃,我又做个鬼脸,全家人被逗得咯咯地笑起来。全家人停下手中的活,细细地品味月饼的味道,那时的月饼大多是五仁、枣泥或是豆沙馅的,味道纯正,满口含香。月饼香气浓郁,顿觉来了精神,真想多吃几个。母亲笑着说月饼给我们留着明天再吃,晚上吃多了会不舒服,我这才意犹未尽“嘴上留情”了。父亲把一个月饼掰成两半,一半给了母亲,母亲望望父亲,看看满院的玉米,又看看我们,笑了。

月亮升到了半空,满满的银光,越来越亮,邻居家的说笑声也渐渐稀少了,蛐蛐的叫声更清晰了,星星渐渐眯上了眼睛,金灿灿的玉米闪耀着丰收的光芒。我们在母亲的催促下回屋睡觉了。望着窗外的圆月,回味着月饼的香味,伴着欢快的虫鸣,渐渐地进入梦乡。朦胧中母亲那双粗糙但温暖的手给我们整整被子,摸摸我们的额头,生怕我们着凉,母亲的爱意暖暖地升腾在我们心中,在皎洁的月色中融进我们成长的岁月。

夜深了,整个院子都沉浸在柔柔的月色里,皎洁的月光下父亲和母亲各披上一件棉衣,还在静静地剥着玉米,“明天一早咱们先到南坡里撅玉米茬子,下午都去东坡里拾棉花……”父母和母亲小声计划着明天的农活。               

作者简介:胡付营,邹平人,文学爱好者。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