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庞家镇实施精准服务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多元脱贫

2020-11-25 15:05:11 作者:记者 罗军 通讯员 赵金凤 刘兵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庞家镇按照“党建核心引领、建设服务型乡镇、力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实施“主动发现、精准研判、精细落实、效果反馈、实践再提升”的精准服务机制及“党建为抓手,商标为手段,联合社为平台,组织农民主动参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的乡村振兴机制,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逐步走出了一条庞家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之路。

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123户,5645人,21个省定贫困村。所有贫困村于2016年实现脱贫,所有贫困户于2018年实现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从2016年的4000元增加到2019年9500元。

2015年来,庞家镇总共投资1852.84万元建设14个扶贫项目。截至2020年11月,实现项目收益524.8万元,贫困户受益364.5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81.51万元,发放公益岗工资34.48万元。

党建核心引领,建实“一懂两爱”工作队,压实扶贫责任

为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庞家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锁定攻坚目标,夯实工作基础。抓紧抓牢村党支部书记、帮扶责任人、精准扶贫联络员等“三支”队伍,层层压实责任,突出问题导向,逐村补短、逐户销号。

抓工作作风,强化担当作为。推行“一线工作法”,片区成立扶贫工作队,村成立扶贫服务队,选派50名优秀村级服务队队长、党建指导员驻村指导帮扶工作,队长对扶贫工作负总责,一包到底,发挥了干部带动力、影响力作用。

抓人才引进,强化队伍培养。建设终身学习型乡镇,成立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锻造镇村两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聘请世界著名农学家、生物学家徐会连博士为技术顾问,成立乡村振兴大讲堂,提高全镇人民技术水平。聘请南开大学周恩来行政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政部专家王星为庞家镇乡村振兴首席专家,设立王星工作室,派驻博士团队,全程指导乡村振兴工作。

构建精准服务机制,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扶贫问题精准分类、研判、落实

2017年2月,庞家镇启动了以精准服务机制为主线的服务型乡镇建设。每村择优选取一名精准服务网格员,承担党的政策宣传、民情信息收集、贫困帮扶等17项管理和服务职责于一身。

至今,以精准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应急服务中心为应急事件处置平台,以“七办五中心”为落实部门,以村级组织为管理、组织、服务单元的乡村治理和服务架构架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建档追踪,摸清底数。脱贫攻坚以来,依托精准扶贫网格员的日常摸排、以及通过“三级”书记和科级干部遍访、村级服务队全程负责、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村级负责人随时走访、行业站所和扶贫系统专业走访等方式,认真开展脱贫攻坚自查评估工作,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累计发现并为困难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000余项,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

创建机制,精准施策。按照“主动收集—精准研判—精细落实—效果反馈—实践再提升”的闭环式工作运行机制,多种渠道主动搜集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对于搜集的信息和诉求,按照贫困程度、贫困人口能力等指标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精准研判,精准落实,单向性问题由党委书记签字转办至镇相关部门、片区或网格员落实;普惠性问题经镇党委专题研究,组成专班或制定专门计划推进。需制定制度持续抓好的问题,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人代会,形成决议抓落实,逐步建立起帮扶和主动脱贫双结合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利益最大化、脱贫长效化。

成立联合社,注册国庞商标,建起贫困人口“自我就业”的长效机制

2018年4月,镇党委政府主导7家合作社依章程约定,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博兴县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国庞”商标,同步培育孵化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启了以联合社为平台的互助合作经营试点。经过试点,2020年1月,联合社修改补充完善章程,减增联合社成员,联合社运转步入规范化。目前,联合社成员达到59家。

联合社服务农民。联合社不流转土地,是组织农民的平台和手段。联合社抽调专人,聚集力量,组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中心,专项负责联合社运转。配套建设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和巾帼建功创业就业基地,为本地贫困户就近就业创造岗位,使贫困户想有所劳,干有所得。

联合社采用分配和再分配理念,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做实扶贫长效机制运行保障。村级按集体耕地和社员耕地亩数分配。其中,社员分配部分再按1:9分配成村集体和村民两部分,村民分配部分直接打入村民个人账户。村集体分配部分加集体土地分配数额构成村集体分配总额,完成初次分配。村集体分配总额,首先按村民人均分配数额发放新增人口口粮,余额作为村公积金、公益金,完成再分配。村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公积金、公益金分配方案。二次分配后,试点村邢家村实现集体增收86031.38元,村民每亩增收400元。集体增收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可以为农民买保险,发福利,组织文艺活动、民生救助等。

商标组织农民。国庞商标覆盖产品、服务、劳务等8大类63项。镇党委政府同步投资400万元建设占地1200余平方的国庞产品展销大厅。庞家镇区域内农业农村农民开发、生产、创作、提供的符合国家及“国庞”标准的产品、劳务、服务,经联合社授权都可使用国庞商标,成为商品并放到展销大厅进行线上和线下实体交易。

国庞产品已开发出粮食系列、家纺系列、民间手工艺品系列、果蔬系列等。其中,西红柿、网纹瓜、羊角蜜、大豆、西瓜获得绿色产品认证,韭菜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目前已成功组织70多名村民从事棉被、编织等手工艺品生产,138名村民从事农业耕、播、种、收生产服务,为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动脱贫提供各类工作机会,建起贫困人口“自我就业”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董锋磊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