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惠民县就业扶贫做法被全省推广

2021-04-26 16:17:26 来源:惠民人社发布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是全国省级人社系统和山东省人社领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年2-3期将惠民县就业扶贫工作做法作为工作亮点,向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推广。

以下是原文:

惠民县何坊街道:就业扶贫育“新根”

从“一村一品”到扶贫产业,从增设公益岗位到扶贫车间,从落后村到先进村……山东省惠民县何坊街道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因地制宜,努力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脱贫路径。努力做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立足产业扶贫,走出农村致富路

“贫困户来免费领养架子牛,当养到可以卖的时候,我们就以市场价收购,然后从中扣掉买架子牛的钱。”惠民县何坊街道大李社区党总支委员、福财肉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刘清华说,“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村民买牛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销售的困难,一举两得。”

借助传统牛养殖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优先与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签订养殖收购合同,统一合同保护价收购,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风险。现合作社与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帮扶协议,为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直接提供劳动岗位、提供幼牛、提供资金、无偿提供牛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已带动10余个村的30余户贫困农民加入合作社从事养殖业。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合作社还辐射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养殖户300余户。

改善村容村貌,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夏日的何坊街道沙耿村,放眼望去,红瓦白墙的房屋排列整齐,波光粼粼的绿水绕村而过……这与三年前的沙耿村判若两样,当时的沙耿村,废旧低洼地和芦苇滩很多,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重新开挖整理低洼地和芦苇滩,进行池塘清淤、污水处理、护坡改造,全面提升池塘及其周边的环境,努力打造村民“家门口的花园”。经过升级改造后,原来的低洼地、芦苇滩摇身一变成了观景塘。

2018年到现在,该村已经陆续开发了200多亩低洼地、芦苇滩,建成了湖畔人家农家乐,池塘也养上了鱼、鹅。现在,村里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3万,不但是村里的大部分公益事业开展基本不用让老百姓花一分钱,还可以带动村里的13名贫困户通过养殖和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增收。

史马村村民马青松也是通过闲散宅基地整理,改善村庄环境的受益者之一。他在家开办了蔬菜电商店,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原先自家的庭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急需扩大生产空间,于是借着清理闲散地的机会,承包了自家房前200多平方米的空地,建起了新厂房。马青松说,“村里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这片空地每年只交给集体200多元使用费就行了。”现在每天营业额达到10多万元,同时,带动10多名村民通过分拣蔬菜等工作,每人每天增收60元。

据介绍,何坊街道通过改善村容村貌,规范清理农村闲散宅基地450多亩,清理闲散土地1569亩,对清理出来的“空地”实行一个政策管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规范农村宅基地和清理闲散土地工作让全街道村集体增加收入90余万元,已经全部消灭了空壳村,同时带动1600余名群众通过打零工,加工手工活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基本保障。

深化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建扶贫车间

在美灿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一辆装满用宽条布带编制的收纳盒的大卡车正整装待发。

这家创办于2016年的扶贫车间是何坊街道第一家小微企业,安置十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该公司定期到附近农户家里收活儿放活儿,更是把工作岗位送到了出行不便的贫困户家里,用公司负责人张辉的话讲,公司招人优先考虑贫困劳动力就业,因为他们会更珍惜这个工作岗位,需要加工的零活儿,也是先送到贫困户家里,让无法外出、无业可就且有能力干活儿的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就业、就地脱贫。村民岳智英干编织已经3年多了,她每月能挣2000余元,挣钱管家两不误。

“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三大难题,第一个解决了贫困户自主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二个解决了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技术不多的问题,第三个解决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何坊街道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李大伟说。

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际,精心谋划、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在帮扶政策、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何坊街道探索出了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

目前,何坊街道辖区内扶贫车间总数已增至12家,吸纳就业9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0余人,人均月增收入近千元,扶贫车间已成为村民稳定就业的“蓄水池”。

实行灵活就业,创造岗位助力脱贫

“受疫情影响,俺暂时没出去打工,得知街道上有临时公益性岗位后便报了名,既可以为疫情防控出份力,又能有一些收入。”贫困户耿丰芹说,该街道开发的临时公益性岗位,可以说是及时雨。

在何坊街道像耿丰芹这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就业收入的贫困劳动力不只她一人,为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何坊街道及时组织专门力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和县人社局等部门及时沟通,紧急开发了村街防疫消杀、排查巡查等临时值守岗位,对暂未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员,根据个人实际和意愿全部安排到村街公益性岗位。

为了保障部分贫困户生活,街道就地开发消毒、保洁和测温等临时性扶贫公益岗位,139名贫困劳动力到村街公益性岗位上岗就业。另外,街道重大项目开工也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渤海新苑安置区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5个亿,目前正在进行下面层铺、绿化、机电等配套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9%。王德玉来这里干活,每天能挣一百七八十元,多劳多得,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并且离家近很方便。现场五六百名工人都是他们临近村的村民,一些还是像他一样的脱贫户。

截至目前,何坊街道农村公益性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上岗13050余人次,临时公益性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上岗12390余人次,已发放岗位补贴82余万元,帮扶贫困家庭287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责任编辑:王晓飞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