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为“山东手造”注入“博兴元素”

2022-05-23 16:40:14 作者:通讯员 封晓婧 赵兵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近年来,博兴县依托历史文化名城、非遗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实践中华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成功打造草柳编、老粗布2个项目建立电商产业园,采用“培训班+基地+电子商务”模式运行,实现年在线销售额逾5亿元,为“山东手造”成为撬动产业、造福百姓、叫响品牌的文化新名片注入坚实力量。

深度耕作,打造“手造沃土”

博兴县突出文化特色,挖掘资源、丰富内涵,完善非遗传承保护机制,推广柳编、布老虎、顾家老粗布等知名手造产品成功经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普查1000余条线索,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余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项目10项、市级项目33项,全县共有省、市、县三级非遗传承人47人。聚焦时代需求,创新工艺、改良方法,赋予传统手工艺新生命,手造产品从“用起来”迈进“活起来”,解锁更多现代生活的应用场景,其中柳编制品由平面编织转向立体编织,并融合草编、蒲编、柳编、藤编多种工艺,推动传统柳编品类发展成为30大类2000多个满足现代生活和审美观念的新生品种。坚持源头发力,提高认识、升华理论,聚焦骨干人才保护培养,以匠人智慧激发创造活力,实施传“名师带徒”工程,开展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促进非遗传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手工艺技能市场化发展,柳编技艺传承人培训班每期参与者达到两千人左右,手工地毯编织技艺传承人焦翠英先后注册28项国家专利。

多元融合,培育“手造产业”

博兴县探索“手造+互联网”,紧抓“非遗触电”机遇,锦秋街道湾头村积极拓展草柳编线上销售渠道,先后在淘宝网、天猫网、京东商城、抖音等开设网店1200多家,截至2021年网络销售额突破4.6亿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将柳编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柳编产品集散地,形成了创意设计、电商销售、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一体化产业链,仅为湾头村草柳编工艺品提供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有5家、快递公司26家。探索“手造+旅游”,结合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新消费需求,开设以兴福厨具、顾家老粗布、草柳编等工农业产品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展销游,作为全县重点发展的旅游业态之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手造+扶贫”,发挥传统手工艺“灵活就业”优势,湾头村草柳编工艺品企业50多家,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2000多人,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万余人,吸纳大量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增收。湾头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2000余元,2021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村。

塑造品牌,讲好“手造故事”

博兴县打造“沉浸式”体验平台,建设集研究保护、科普教育、传承互动于一体的博兴县非遗文化展馆,作为综合展示非遗文化全貌的重要载体,采用“主题场景+柜台展陈”结合的方式,增强互动感、体验感,分设传统编制技艺、民间美术、传统美食和传承交流等区块,2020年展馆投入使用以来,接待研学团队120余个,市民6.3万余人次。开展“云端式”宣传推介,借助传统节日和“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方式,打造云上宣传窗口,县非遗传承人开设抖音直播,讲解传统手工艺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展现优秀作品,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打造“标志性”文化符号,发挥传统手工艺“千人千品,万人万相”独特属性,放大手工艺品的高文化附加值。围绕布老虎“千虎千样”、顾家老粗布健康天然等特点,打造文化符号明显、有手工温情的产品体系。发挥手造产品文化输出作用,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中,演员佩戴的部分虎头帽由博兴县布老虎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清华老师制作。

责任编辑:董锋磊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