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甩贫帽 斩穷根 滨州市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告别贫困

2022-09-23 11:44:29 作者:记者 高壮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

【开栏的话】  

民生离百姓最近,同百姓生活最密切。十年来,滨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集中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滨州答卷》民生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百姓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出发,以小视角、高站位展现大主题,生动呈现我市各项民生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全面展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渔民开始打捞在光伏板下养殖的鱼虾

清晨,沾化区泊头镇店子村村民刘长卫在他的磨坊中忙碌着。对于视力一级残疾的他来说,现在的生活就像是曾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通过政策帮扶以及自己的勤恳劳动,刘长卫的收入已经达到稳定脱贫水平,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残疾人励志典型。

像刘长卫这样,在这短短几年时间摘掉贫困帽子的,还有在惠民县桑落墅镇手工艺扶贫车间里工作的数百名村民;还有在惠民县李庄镇26处扶贫车间、113个扶贫加工点工作的千百名村民;还有在博兴乔庄11个超千亩的养殖基地、33家虾苗淡化企业工作的千余名村民;还有在阳信县136家肉牛屠宰加工及上下游企业工作的无数村民……

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最终汇聚成为我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最亮眼的成绩单。

至2020年,在滨州这个历史上曾经贫穷落后的地方,59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告别了贫困,同全市392万人民群众一起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战有最可靠的力量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最关键的,是人!

在这一场特殊的战役中,我们看到无数的扶贫干部冲到一线,急难险重冲在前面,坚持以群众脱贫为己任,困难面前勇于担当。艰苦繁重的工作历练了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锤炼了“求实、担当、拼搏、敬业、奉献”的新时期扶贫精神。我们广大的一线扶贫干部,真心真情、真帮真扶,用自己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幕幕干群同心促脱贫的感人故事。

惠民县桑落墅镇梁家村村民在手工艺扶贫车间加工仿真花。 新华社发(王军 摄)

脱贫群众在山东鑫嘉源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分拣鸭蛋

惠民县李庄镇绳网产业园一家生产企业内,工人在加紧生产绳网。 新华社发(王军 摄)

在博兴县陈户镇北相村,我们看到“换肾书记”沈光兴、患过白血病的李建桥、工作中突发脑梗的郭立华,三个一度被病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戮力同心、一路同行,带领后发村镇一路向前。

在惠民县胡集镇南王村,我们看到“第一书记”赵晓志,他以村为家,与村里党员群众并肩战斗,建起了香菇扶贫产业园,带动全村162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覆盖分红贫困人口900余人。然而“五加二”“白加黑”的长期工作状态,令他在加班过程中颅内出血,疾病造成了年仅42岁的他身体左半部失能并片段性失忆失语。

还有驻无棣县信阳镇东粉村的马宝祥、驻沾化区黄升镇枣园村的宗丽、驻胡集镇西董村的赵延超、驻阳信县十里堡村的林世军……还有无数没有提到名字的驻村“第一书记”。是他们扛起脱贫攻坚“第一担当”,沉到村里抓党建、促脱贫、兴产业,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成为贫困群众最信赖的“引路人”。

惠民县李庄镇南北李村,村民在通过网络直播推销绳网。 新华社发(初宝瑞 摄)

博兴县吕艺镇脱贫群众在食用菌扶贫基地务工

无棣县十里香公司带动当地脱贫群众发展

我们的乡镇包村干部走村入户、沉到田间地头,成为贫困群众最贴心的“自家人”。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员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总是出现在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成为贫困群众最给力的“好亲戚”。还有各个村的“两委”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忙里忙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贫困群众最依赖的“主心骨”。

>>>保障脱贫攻坚有最“大”的格局

我市最早认识到,扶贫政策不能“单打一”,更不能“相互打架”,需要整合资源、系统集成,实现各行业内扶贫政策的耦合联动,产生最大效应。

我市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踊跃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企业扶贫行动”深入实施;“金晖助老”、“泛海行动”、科技扶贫、慈善救助等社会扶贫活动扎实有效。扶贫工作重点村“五通十有”全面达标,村内道路、公交站点、电网升级改造、标准化综合文化活动室556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消费扶贫活动有声有色,打造市级扶贫产品236个,全部入选山东省扶贫产品目录,建成市县级消费扶贫馆6个。创新开展“智连乡村”“牛县优品”等线上消费扶贫活动。积极承接淄博市扶贫协作援助。认真组织每年度扶贫协作联席会议等扶贫协作活动,用好淄博专项帮扶资金,实施27个产业扶贫协作项目,带动7400余人就近就业。选派54名党政干部、近80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淄博挂职交流。两市就业、教育、健康和社会扶贫协作成效明显,有效推进了全市脱贫攻坚进程。

沾化区滨海镇集中光伏项目

沾化区吴庙2.5MW村级光伏帮扶电站“上光下羊”模式

开展“企业扶贫行动”和扩大产业扶贫,实施了食用菌、肉牛、蛋鸡、冬枣、光伏电站等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融合、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713个产业扶贫项目,形成20个2000万元以上的扶贫产业园区,30个50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示范点,扶贫项目年直接收益1.3亿元,贫困群众年人均受益约1600元以上;累计设置扶贫公益岗位5620个,参与公益岗位务工脱贫群众6735人。

扶贫项目是扶贫的资源、脱贫的支撑。

2020年针对疫情影响,滨州进一步抓好扶贫产品产销对接,通过线上推销、搭建平台等形式,积极为扶贫产品找出路,确保了扶贫产品稳定效益。

>>>保证脱贫攻坚有最“广”的覆盖>>>保证脱贫攻坚有最“广”的覆盖

脱贫攻坚期间,制定并不断完善《滨州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暂行办法》《滨州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暂行办法》《滨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暂行办法》,全市农村控辍保学、教育资助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因学返贫现象彻底消除,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5000余人次、5600余万元,5100余人次中高职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资助资金1300余万元。

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密实,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累计为15.93万人次贫困群众减免门诊费、住院费1156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各类保险报销医疗费用5.2亿元;为21000余名贫困人口办理门诊慢性病证;集中救治2400余名重度精神病和303名肾病透析患者。

市乡村振兴局到脱贫群众家中查看政策落实情况

为贫困群众危房改造20000余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同时,做好政策兜底工作。从滨州市贫困人口的构成情况看,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因病致贫,为此我市全面落实低保救助、特困供养和“两项补贴”政策,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9000余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7000余人,占脱贫享受政策群体的68%。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用精准、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脱贫群众收入不减少、“三保障”质量不降低,确保疫情对贫困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滨州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持续保持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的工作态势,确保滨州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和的人民检验。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脱贫群众新生活的起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将积极探索建立防返贫、促致富的长效机制,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郭文璐

滨州日报

滨州日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渤海日报,于1985年10月1日创刊,为中共滨州市委机关报 详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扫描关注滨州网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