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滨州试点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为全国积累经验

  • 发布时间:2017-09-22 09:50:11  星期五
  • 1723
  • 记者 葛肇敏 通讯员 宋金泽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为国家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我市通过积极创新思路不断完善机制,逐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趋势。

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和落实省市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1.3亿元。各类养老设施床位数由2012年底的13354张增长到2016年的27628张。各级养老设施也逐级呈体系布局,其中市级层面共2处,县级层面共44处,乡镇敬老院75处,村社区层面416处,形成了以市级养老中心为引领、县区重点项目为支撑、乡镇农村幸福院为基点的养老服务设施框架格局。

我市探索出了合村并居过程中的“以地养老”模式,即由企业投资建设老年公寓,企业可以直接使用流转腾出土地指标用于经营,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企业算经济账、政府算民生账,最终实现了企业得利、政府减负、老人得实惠。8月初,省委书记刘家义对此做法进行现场专题调研,对博兴县吕艺镇的经验给予高度肯定,并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进行经验总结。

我市积极探索敬老院社会化改革,目前共有16处敬老院在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会化改革。惠民县孙武街道敬老院通过拓展服务领域,探索“一院多能”模式。该敬老院公寓楼一层为五保集中供养区,二层为日间照料中心,三四层对外接收社会老人,全院共有300张床位,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有效整合了五保集中供养、社会化养老、日间照料、康护保健等功能,成为乡镇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我市部分养老院引入专业团队,探索“公建民营”模式。利用专业机构的服务技术优势,打造养老精品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个别养老院开始实行集约化管理,探索“一院两制”模式。阳信县针对原来乡镇敬老院设施陈旧、布局分散的状况,将原来的9处敬老院合并为现在的2处中心敬老院,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集约化供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东、西部中心敬老院分别交由两个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托管,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

我市推动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分多种形式。滨城区颐寿苑老年公寓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典型,该老年公寓同时申办了护理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其护理院纳入了城镇职工护理保险报销范围,机构常住率90%以上,并由机构照护逐步延伸到张课家社区及周边居民区。另一种途径,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合作服务,滨城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与市立医院签署协议,由市立医院在养老中心设立老年人病床。此外,我市还鼓励部分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前身为民办医院的无棣县阳光养护院现已成为纳入医保定点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作为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确定的全国首批42个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民政部培训中心在滨州市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站,滨州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培训、鉴定、上岗“一站式服务”的地级市。

下一步,我市将探索推动养老服务由事业、行业向产业转型,重点抓好敬老院“一院多能”、信息服务惠民工程等各项综合改革试点进展,全面推进政府为困难失能高龄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市场运行环境,规范养老机构运营监管,让老年人享受到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养老新体验。

责任编辑:董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