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游人尽说滨州好 园林次第布全城

  • 发布时间:2018-09-26 10:12:55  星期三
  • 2901
  • 记者 任斐 通讯员 司光昌 周链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秋日的滨州,依旧鲜花满城,美不胜收。

点缀在市城区主要道路沿线和街头游园广场的,是各色时令花卉,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鲜花姹紫嫣红,引人驻足。掩映在草地林下成片盛开的,是特色宿根花卉,黄色、粉色、紫色花卉芬芳夺目,竞相开放。伫立在公园和主要道路节点的,是大型立体花坛,造型生动,烘托出浓烈的节日氛围。

自9月初启动“鲜花满城、扮靓滨州”行动以来,我市各单位、部门共摆花177万盆,设置大型植物雕塑15处,其中在喜鹊湖公园就设置了大型植物雕塑3处,栽植宿根花卉54万株,播种波斯菊、油菜花1.3万平方米,摆放时令花卉8万盆,是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步移景异花展景观的集中体现。各色鲜花把城区装点的分外多姿,花漫全城。

“鲜花满城、扮靓滨州”行动的实施,是我市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水平,积极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优化城市结构、规划建设项目、严格绿线管制、科学精细养护,城市绿化总量、质量和整体水平取得明显提升。截至2017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60%、绿化覆盖率达4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42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基础更加牢固、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更加提升。

滨州,早已不再是那个昔日植被稀松、绿色难觅的盐碱小城,而是一座迈开大步向前,蓬勃发展中的绿色、生态、宜居的园林型城市。

游人尽说滨州好,园林次第布全城。

突出特色建绿重视市民参与,园林绿化“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

绿色,代表着勃勃生机,更是滨州特殊的城市代言色。

我市突出规划引领、特色建绿,不断在“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上下功夫,组织实施了《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修订,完善了《滨州市沾化区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7—2035)》和《滨州市沾化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以建设黄河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建设亲水宜居城市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现代田园城市园林风格。

满城绿色,将滨州这座城市装点的特色独具,生机盎然。

绿色,与水韵交融。针对市城区水域广、水面多的城市特色,按照水系工程与景观工程兼顾、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和谐的建设理念,我市重点实施了“五海”沿岸和新立河、西沙河等水岸绿化工作,建成了贯通城区的绿化景观带,并积极实施黄河二路等道路水体绿化工程,形成了“河道相通、绿带穿城”的生态效应,呈现出城区道路“水韵绿脉”的特色景观。

绿色,突出乡土树种。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避免人工景观化倾向,合理选择白蜡、国槐、柳树等乡土、适生植物,抵制苗木使用上的“媚外化”。在具体的工作中,制定出台了城市主干道行道树树种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植物品种造型和色彩搭配,形成了“渤海十一路香花槐一条街”、“黄河六路黄山栾一条街”、“黄河十路连翘一条街”等富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自2014年开始,在黄河一路、黄河三路、渤海十路、渤海十一路等路段实施双排行道树种植,确保市民出行能够享受绿荫。以《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引领,积极实施防护林带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工程,形成以滨州市城区为中心、沾化区为补充的城市环城林带,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美丽蒲湖

绿色,实现市民参与。为给市民营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和休闲环境,我市相继建成了秦皇河公园、新立河公园、徒骇河公园等18处综合型公园,2017年又重点实施了北海公园、彩蝶湖公园、羚羊湖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针对老城区绿地总量小、公园绿地少、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实施了20多处街头游园的建设、改造项目,实现了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修建在市民家门口的各个街头游园,将自然、环境、文化相互渗透,更加贴近市民生活,让市民更好地参与其中。

绿浓水韵

坚持科研引路建设节约型园林,精细管理提升护绿、管绿水平

受土壤盐碱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市绿化环境整体底子薄、基础弱,但全市人民绿化家园、美化城市的热情和追求却并未就此停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埋头苦干、创新思路,逐步掌握了大水压碱、暗管排碱、生物改碱等盐碱地绿化综合改良技术,攻克了地下水位高、水质含盐高、实施绿化成本高“三高”难题。

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坚持十分建、十分管,在不断克服绿化难题、提升园林绿化建设质量和档次的同时,坚持提升护绿、管绿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建设节约型园林,取得积极的成效。

虽然已经进入9月,市城区不少游园广场和道路两旁的宿根花卉依然花开正艳。宿根花卉大多具有耐旱、耐贫瘠土壤、抗倒伏的特点,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很适合我市偏盐碱化的土壤条件。近年来,我市突出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注重宿根花卉的引种筛选和培育繁殖,推广应用宿根花卉品种58种。2017年,利用宿根花卉治理城区裸露土地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

发展立体绿化,同样是对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积极实践。目前,我市已经制定了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建筑物、栅栏、路灯杆和阳台等,推广以爬山虎、凌霄、紫藤等为主的立体绿化。截至2017年底,黄河一路、黄河七路、渤海九路等沿街单位围栏和多家单位办公大楼、居民区墙体已形成攀援植物全覆盖的立体景观,进一步拓宽了城市绿化空间。

为建立园林绿化长效管理机制,我市制定了《滨州市城市绿地养护标准》《滨州市园林绿化养护作业规范》《滨州市绿地养护考核细则》及配套奖惩保障措施,落实“三级管理”机制,细化、量化、固化岗位职责。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实施无缺苗、无死枝、无裸露、无杂草、无垃圾、无虫害“六无”管理,达到“行道树一棵不少、绿篱横到边纵到沿、黄土不露天”的要求。 

积极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民共享

“如今,城区天蓝水净、开窗见绿,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市民赵荣镇说。

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成果全民共享,紧抓这个出发点不放松,滨州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迈出的步伐更加坚定——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城区愈发天蓝地绿、风清水净。2017年我市被列入首批省级“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紧紧围绕水体治理和修复、完善绿地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空间等方面开展工作,已经实施了张肖堂干渠、蒲湖片区、白鹭湖等六个水系改造和建设;累计投资1.79亿元,相继完成张肖堂城区水系沉沙池工程、新立河及北新开河水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实现了“清水入城、入河、入湖”;实施了新立河流域截污闸工程、雨污水管网清淤整治工程等,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

积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适。目前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营,覆盖滨城区、沾化区、开发区、高新区以及无棣县、博兴县;城市照明设施及夜景亮化逐步智能化,中海景区等亮化效果突出;《滨州市供热条例》正式实施,市城区热力公司全部建设完善供热自动化控制平台。

持续改善住房条件,市民住有所居。我市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住房保障率达到100%、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达到100%。自2012年以来,全市共改造棚户区218个,涉及居民约5万户,改造面积455.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1亿元。

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树更绿、花更艳、设施更加配套、特色愈发彰显……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快速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品味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