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委员关注:兴产业强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18-12-04 20:30:01  星期二
  • 2119
  • 记者 隆卫 通讯员 周阳 孙丽娜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我市已流转土地242万亩,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证。(资料图)

农业乃兴邦之本,亦是国之重器。距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里,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粮食产业大市,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成绩硕果累累,乡村振兴宏图正渐次展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本期《委员关注》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问题邀请委员嘉宾建言献策。

【名词释义】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称农业服务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大型农机在里则办事处岔吴一村第一块规模流转土地里作业。(资料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个新概念,很多人对这个新概念不是很了解。特邀嘉宾张程鹏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称农业服务业、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通俗的讲,就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划分为集中托管模式、套餐服务模式、看单点菜模式三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为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有效植入我市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有效途径,是我市解决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农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经济组织,如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公司等迅速崛起,也成为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

自走式四轮打药机在田间工作。(资料图)

【重要作用】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实现多方共赢

据了解,美国农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力的2%左右,但为农业提供服务,如农机作业、产品加工、运输、供销、仓储、资金借贷、保险、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人数却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0%以上,大大超过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市政协委员刘俊杰说,这说明随着一个国家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必然趋势,发展此类服务可以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助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户充分享受规模经营的红利,进而助推乡村战略的实施。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因现在有“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工作中刘俊杰经常接触到一些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在同他们谈起土地流转和入股合作时,大家都会喜形于色,确实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实实在在地受益了。”刘俊杰说。

市政协委员、山东滨澳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桂光

市政协委员董桂光是做工业企业的,他从小在农村长大,过去分田到户,一人几分地,中间有个堑儿,井水不犯河水,播种、施肥、浇水谁也不能越界。耕地用牲口,费工又费力,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了,有了农业合作社,统一耕地、播种、收割,省工省力又省钱。农民腾出时间去打工,又是多出一份收入。“公司+农户+合作社”是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缩影,他们公司就包了滨城区李马夫村,正打算用这种模式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富足的日子。

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在我国还要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多数农民仍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受空间的限制无法使用大型农业机械,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水、肥、药等资源浪费严重。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市政协委员任延磊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利用节水、节肥、节药的生态种植进行托管式服务,不仅保证食品原料的绿色健康,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稳产高产,实现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更有利于种植基地与龙头企业有机联接,为龙头企业深加工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原料,实现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我市概况】

全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3824家,从业人员31413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0.1亿元

日前,记者走进滨城区供销社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据悉这里可以为附近的村民提供包括大田托管、粮食烘干、农机服务、测土配肥、农资配送、劳务用工在内的多项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金融代办、政策咨询、物流配送等多项农村生活性服务,现已累计服务村民一万余名。村民只要交上托管费,耕种、施肥、除草、打药、浇水、收割等全不用管,既有了保底的收入,又能省出时间外出打工。

特邀嘉宾、市农业局副局长张程鹏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将其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张程鹏说,我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分置”的有效形式,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规模扩大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的良好势头。截至10月底,全市适宜流转耕地为418.8余万亩,现已流转242万亩,占适宜流转耕地面积的57.8%,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市还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发展“新六产”,协调推进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营渠道,并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生态、高效新技术。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农业技能培训,2017年以来各级共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证。

2014——2017年连续3年,市财政累计安排1530万元奖补资金,有的县区还拿出配套资金,用于支持以“统一旋耕、统一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生产“十统一”工作,累计实施169.5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3824家,从业人员31413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0.1亿元。从总体上看,我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大家共同努力、奋起直追。

【存在问题】

资金来源不足、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重重

市政协委员、山东民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俊杰

目前,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刘俊杰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资金来源不足是主要问题。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又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农业产业缺乏有效的资金积累,资金短缺问题格外突出。再就是,农业是在开放环境中生长,农民靠天吃饭,不确定因素多,农业生产和经营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有的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又比较淡薄,契约精神相对较差,导致合作经营无法长期有序开展。目前,虽然政府各部门间有种种惠农政策和资金,但是农业生产性服务所需要的扶持资金却难以落实,资金来源不足问题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建设。

“不少老百姓把土地当成命根子,特别是年纪大的无法外出打工,又不懂技术不会做生意,种地已成为习惯,没有地就没事干了。”董桂光说,有一次他去一个村里调研,这个村里有1000口人,在家种地的只有200来人,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年轻人不愿意种地,都外出打工了,而老人却舍不得地,不愿意流转,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任延磊说,目前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体系发展和服务效果。比如,现在从事简单服务的多,从事深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的少,行业附加值低。大家都听说过以色列这个沙漠上的小国家,蛋丸之地,耕地面积少,水资源匮乏,却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农业科技强国。他们的节水灌溉效率是我们国家的4倍,蔬菜种植技术世界领先。他们的滴罐技术把管道下到植物根部,水直接灌溉到植物根部,避免了蒸发和渗漏,使用率达到95%以上。肥料和农药也可以直接由滴灌系统到达根部,而我们现在多数采用的还是满贯灌溉法,大量资源浪费。像这样的创新技术,就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委员嘉宾支招】

突破资金瓶颈,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把我市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刘俊杰建议,加快培育各类服务主体。如,支持村集体通过组织集体成员共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支持专业服务公司为农户、合作社提供服务等。同时,推动各类服务主体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某一产业或某一产品的生产,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组织形式,打造一体化服务组织体系。支持各类服务主体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服务主体积极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和人才合作,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等机构与服务主体深度合作。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董桂光建议,在此背景之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延伸服务链条,努力把服务领域向产前信息与组织服务、产中标准化托管服务、产后销售服务延伸,向农业信息、金融保险等领域拓展。完善信息支撑体系,整合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信息化资源,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供给由分散滞后向集中及时转变。

市政协委员、滨州融汇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延磊

任延磊建议,加大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整合力度,实现资金跨部门、跨行业整合。避免内部分散设置,多头管理、结交叉管理等问题。还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统一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保重点办大事。编制发展规划和统筹整合方案,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坚决杜绝骗取、冒领等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涉农资金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任延磊还建议,加大农业大额保险的推行力度。近年来,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今年潍坊因一场大雨约20万个大棚受损,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因此,推行“高保障 低保额”的农业大灾保险势在必行,降低经营风险,为经营业主保驾护航,才能让农民真正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老传统。

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作为主管部门,张程鹏说,下一步市农业局将围绕“夯实一个基础,实破一个瓶径,打造两支队伍,落实两项政策”开展工作。“夯实一个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巩固,二是提高。建立有形市场、搭建交易平台,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有序流转,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巩固已有的流转成果,提高现在的流转比例,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实破一个瓶颈”是指积极落实好“鲁担惠农贷——帮扶贷”文件精神,按照“支农惠农、让利于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操作、严防风险”的原则,积极对接山东农担和金融部门,在贷款利率、额度、手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突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打造好两支队伍”,一是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进一步培养、选拨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实现农业服务组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效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二是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搞好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人才储备。现在市农业局已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同推动农业新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如正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设“土壤质量检测系统”,落实全国人大吉炳轩副委员长的批示精神,尽快在滨州先行实现对土壤的全面检测。

责任编辑:王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