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全民心中播绿 合力助推创森 构筑“富强滨州”生态屏障

  • 发布时间:2019-03-12 09:21:41  星期二
  • 2380
  • 记者 孙文杰 通讯员 牛伟志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在全国“两会”隆重召开期间,新一年的植树节又来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2008年以来连续10年实施“林水会战”,2017年又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每年植树节成为强化全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推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重要契机。

据统计,十多年来,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为建设“富强滨州”筑起坚强的生态屏障。

滨州城区绿化

推进全域绿化全面造林,184万亩新增林地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137.5亿元,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提升

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加大投入、苦干实干,以林业会战为抓手,突出绿色通道、水系绿化、生态林场、村镇绿化、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全域绿化、全面造林,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从2008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2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林水会战,2011年增加到5500万元,2017年又增加3500万元专项用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造林。

2008年实施“林水会战”以来,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84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面积219万亩,干线道路、大型河流干渠等绿色通道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全市林木覆盖率增长9.2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人居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


滨州高新区龙江湿地

2017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聚力“林水会战”提档升级,实现了造林面积高速增长、路域绿化树立样板、生态林场扩张规模等国土绿化良好成效。其中,主要抓好城区“增绿增靓工程”,三年内中心城区及各县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对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主干线沿线绿色通道实施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主要河流水系防护林带;进一步实施路网、林网、水网、方田网四位一体标准化方田建设;开展荒滩绿化攻坚,在沿海生态脆弱地区种植耐盐碱树种;加强生态退化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抓好14处万亩生态林场提升工作,大力开展林下种养、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四级联创”深入,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居30个,市级森林乡镇20个、森林村居100个,有力加快了滨州创成黄河三角洲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的进程。

滨州环城林带

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的就是打造滨州绿色生态新名片,全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进一步增加全市绿化总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让群众享受绿色、享受普惠的生态福利。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新增造林50万亩,森木覆盖率提高4.5个百分点、达到30.5%,构筑起城区、近郊、乡村相呼应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打造“森林围城、森林绿城、森林穿越”的宜居城市,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市风貌。

持续不断推进全域绿化,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供给。根据去年完成的外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数据测算,我市新增184万亩造林,每年可以固碳44.6万吨、释氧119.3万吨(可供全市人民呼吸一年)、涵养水源3.2亿立方米(相当于修建了一座3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吸污降尘152万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高达137.5亿元。

“我是护绿小天使”

引导全民植绿爱绿,绿色理念逐渐深植人心,到2020年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将达到80%以上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实现2020年创建目标,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我市牢固树立社会林业、大林业的观念,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全社会支持参与创森的良好氛围,绿色生态已成为滨州的靓丽名片,绿色理念逐渐深植广大市民心中。

博兴县人民公园绿化

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大户、合作组织造林相结合,全民共同参与的绿化模式,在努力加大各级政府投入的同时,适时出台相应政策,不断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吸引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投资造林绿化;鼓励以合作、入股、转让等方式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流转土地,组团式造林。

我市积极繁荣城市森林文化,着力做好“心中播绿”文章。加快了森林文化主题园、森林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湿地博物馆等生态科普基地建设,每年举办市级生态科普活动5次以上,不断增强了群众生态文化观念;加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积极挖掘其美学、认知、游憩、文化价值。

植树节滨州干部职工义务植树

我市大力倡导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近年来每年植树节当天,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党政事业机关工作人员近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近10万株,其他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和社会各界也适时开展主题鲜明的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活动,广大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争做植绿护绿管绿理念的传播者、践行者。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义务植树基地200处以上,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

惠民沙窝林场

创新机制管绿护绿,造林绿化成果得到保护,林业资源得到发展维护

俗说话,“三分栽植、七分管护”,造林机制创新是破解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围绕这一主题,我市积极探索,坚持造管并重,建立了“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的造林绿化长效机制。

惠民企业造林现场

按照“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我市采取政府流转土地,企业负责苗木、栽植、养护管理的做法,有效发挥专业苗木公司的资金、技术优势,进行造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有人造、没人管”的问题,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努力实现“政府投资要生态、公司出资要效益、群众投入得实惠”的多赢效果。目前,全市重点培育了一批造林公司、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有20多家市内外企业采取PPP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参与重点创森工程造林。

惠民林下经济

我市不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简单地落实在栽多少树、造多少林上,而是把提升绿化工程建设的档次水平、培育绿色生态产业、提升森林保护能力、繁荣城市生态文化列为其中重要工作,将努力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现代化的森林生态板块,并把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城区公园和街道绿化工作中;加快推动特色林果、林木种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林产加工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造林绿化成果,发展好、维护好林业资源,我市创新采取了系列措施。严格划定森林、林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红线,严格执行林地湿地征占用、林木采伐等林业资源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和用途管制;强化日常监测和专项调查,搞好重大林业食叶害虫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严格防控美国白蛾、杨尺蠖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强化护林防火责任,科学制定防火规划,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尽快突破重盐碱地造林等技术,推动林业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倡导健康绿色生活,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关心爱护绿色生命,积极争做绿色文明使者。

打渔张国家森林公园

春风拂沃野,植绿正当时。目前,我市在创森工作中还存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北部县区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树种单一、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植树节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为助推我市尽快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为推进“富强滨州”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