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我和天安门合影】三代人留影天安门背后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19-05-22 15:27:26  星期三
  • 3235
  • 韩风顺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喜迎祖国70华诞,滨州日报•滨州网自5月6日起推出“我和天安门合影”图片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很多人都是“翻箱倒柜”寻找这幅珍贵的照片。小编看得出来,每幅投稿照片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三代人留影天安门背后的故事

韩风顺

天安门一个神圣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沐浴着中国共产党的阳光,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心眼里爱党爱国爱军爱人民,更爱我们伟大的首都的——北京。

右边是作者韩风顺(山东高唐人)左边是展恩元(山西永济人)

拍照于1974年春。

说来也巧,1972年底正当我高中毕业之时,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在四个带兵的部队中,我作为特征兵,幸运的参军入伍到了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担负着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重要任务。刚一到北京,连作梦就想先到祖国的心脏————北京天安门广场逛逛,在天安门前照个相,穿着军衣,那是多么神气啊!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紧张的连队生活,繁重的警卫任务,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再加上我加哨在前,外出享受在后,积极要求进步的心理,我的第一次在天安门前留影竟然到了1974年春。当时,我正在团集训队集训,星期天允许按百分之二十的人员外出,并且要实行双人制(即:一人外出,必须有一人陪同),上午九点外出,下午四点前归队。其他战友有的回连队,有的去走亲戚,还有的会老乡。我提前已经和同在一个连队的战友商量好(因为他也没有去过),星期天请假就去天安门,照个像,邮回家,也让家人也高兴高兴。说起照相,还有个小插曲,本想个人单独给天安门合个影,但当时每人每月的津贴费是:第一年6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我是第二年兵每月7元,连队要求每人存6元,自己留1元另花。我们俩如果一人照一张,钱不够,正好俩人照一份,4角钱,还有归队的公交车票饯,所以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上图是作者韩风顺,中图是作者之妻信桂英,下图是作者之子韩超

拍照于1985年夏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夏。当时的部队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转入为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支队,兵种变了,服装标志变了,隶属关系变了,但警卫任务未变。当时我继续任职于支队轮训队直属队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后任职支队训练大队副教导员、教导员。地址在房山区,距城中心大约60余公里。这个武警训练基地,规范正规,设备齐全,实行电化教学(除了军事教学设备外,还有彔像机,照相机……)。记得有一天,大队部书记韩克军看到我家属及孩子刚到部队探亲,就提议由他带照相机,到天安门游览并摄影。

于是抽星期天的空,我向参谋长请假后(陪妻携子按规定着便衣),战友陪同我一家,在天安门前给每人各留影一张,定格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和时代的见证。

作者抱着孙女韩昕昱,右边是妻子信桂英

第三张照片拍照于建国六十周年纪念日————2009年10月6日。2009年上级组织任命我任山东高唐县驻京信访办主任,住在离天安门附近的陶然亭街道利民招待所。除了值班任务外,每逢星期天节假日,我和同事经常步行去天安门广场游览。自从1987年底转业离开北京,又重新回到第二故乡,心里不知有多么高兴!到驻办工作这是连作梦都不敢想的事。恰巧这年又是建国六十年大庆,妻子刚退休在照看五岁的孙女。我想这是个缘分,于是我就提前打电话让妻子携孙女来到了首都北京,择日去天安门广场看看那人山人海,用鲜花打扮起来的美丽天安门广场,祖孙再给天安门合个影。但是,国庆节这天,只能在楼外看到受阅的飞机,听到隆隆的礼炮声,因为有规定,这天游人不得进入。10月2日一早妻子和孙女就嚷着去天安门广场,因为那里人太多,孩子又小,所以一直等到10月6日才高高兴兴的来到这令世人向往的地方。来到后,首先在天安门前找人用自己的手机给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共庆祖国70华诞:滨州网“我与天安门合个影”图片征集开始啦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我和天安门合个影”图片征集活动,向滨州人征集家庭里几代人在北京天安门前的留影,上传至滨州网“我和天安门合个影”投稿系统,共同庆贺祖国70华诞,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