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社出品
党媒平台

城在林中坐 人在绿中行 这里就是国家园林城市滨州

  • 发布时间:2019-11-14 18:46:25  星期四
  • 1871
  • 记者 任斐 通讯员 司光昌
  •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古人常云,道法自然,而城市发展之义,亦在如此。

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山水城市”,还是如今的“园林城市”,更高层次的“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中国的城市发展一直在寻求城市、自然之间的平衡协调。

于我市而言,自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再到2014年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园林城市这样一个发展方向,做出了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的积极探索。

每个到过滨州市区的人们,无一不赞叹市区的超大绿量,让人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9.33%、绿化覆盖率达4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0.11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基础更加牢固、体系更加完善、品质更加提升,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从国家园林城市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跨越,由城市园林向园艺景观的迈进。

积极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市园林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于滨州而言,题中之义在于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共享园林绿化成果——

让城市之中,亦有园林星罗棋布;

在城市之中,尽享生态宜居舒适;

于城市之中,聚人气优营商环境……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信身在园林中。

新立河两岸林带变身为城市休闲公园 王健摄影

水穿城、绿绕路、园遍城,城市之中尽享生态舒适愉悦

城市园林不愧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市城管局的牵头实施下,通过建设园林城市的积极努力,我市已经在昔日的盐碱地上书写了绿色的奇迹,更塑造出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高品质人居环境:

各主干道林成荫,花成团,草成坪——“鲜花满城、扮靓滨州”行动的实施形成鲜花满城、驻足即观、放眼花海的效果,裸露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黄河五路、渤海十八路等景观道路的植物造型错落有致,黄河五路“月季一条街”、黄河十路“连翘一条街”、黄河八路“宿根花卉一条街”等特色街道“一道一树、一路一花、一街一景”。

《绿意盎然·幸福滨州》“城·人之美”摄影大赛二等奖 王慧娟摄影

公园广场五百米见园,地域文化特色深厚,突出市民参与体验——新立河公园、中海公园、新滨公园、喜鹊湖公园、蒲园等综合型公园植物群落丰富、设施完善齐全,五岳广场、文化广场、人保广场、白求恩广场、杏坛广场等游园广场特色鲜明,滨州植物园的建成更丰富了游园类型,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

城市以水为魂,绿水相间,和谐共融——用遍布全城的绿来美化水,以穿城而过的水来提升绿,“五海”“七十二湖”星罗棋布,滨州植物园、新立河公园、北海公园等水绿交融,展现了独特的城市绿色生态文化。

园林城市的建设,让我市探索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模式,带来人居环境质量的大幅提升。居于城市之中的市民,在享受城市“硬设施”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绿园林”造就的自然生态、舒适愉悦,大大增强了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出门就见绿,过个路口就能逛公园,这日子过的真是满满的幸福感!”市民王海林的话,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

《中海》“城·人之美”摄影大赛入围奖 张磊摄影

优环境、强竞争、聚人气,提升城市品质激发经济活力

毫不夸张的说,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对于我市而言,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发展,已然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绿色“催化剂”。

一个个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一个个公园广场的建成,持续优化了城区的用地结构,打造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碧水绿荫、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而老城区结合拆旧拆违建设“口袋公园”,实施行道树改造、绿地提升改造等系列工程,更积极腾地造绿、还绿于民,重新激发了区域的发展活力,带动区域复兴繁荣。

近年来,我市按照“规划引领、整体设计、分期实施、逐年提升”的基本思路,编制了滨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绿道规划以及城市园林景观提升规划,先后实施了新立河绿化提升六期工程,改造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如今,新立河两岸6.2公里的绿化带,已经华丽变身为设施完善的城市休闲公园,增设了30余公里步行路、骑行路,建设了80余处休闲广场等景观节点,完善了休闲座椅、庭院灯等基础设施,丰富了植物种类和配置,让市民能够进入其中、参与其中,满足了市民散步、健身、休闲、文化等多种需求。

《居城市享园林》“城·人之美”摄影大赛一等奖 吕维君摄影

结合老城区拆旧拆违,我市已经建成“口袋公园”52处,儿童乐园、重阳广场、时间广场、金融广场等“口袋公园”的建成为老城区增绿添绿,更带动了区域的活力复兴。今年,黄河五路沿线节点、黄河十五路渤海十五路路口改造提升等三项口袋公园建设项目也已经完成方案设计,促进园林绿化品质再提升。

值得期许的是,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绿色“催化”下,我市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力和竞争力——

其助力我市更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我市形成投资的“洼地”、创业的“高地”,助力我市聚集人气、聚集资金、聚集技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人才来滨州,全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叶川公园》“城·人之美”摄影大赛优秀奖 张丹摄影

亮本底、促提升、求特色,彰显黄河生态文化打造园艺景观

成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远不是终点,现阶段,我市正大踏步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迈进。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代表着更高质量的品质生活,在这条道路上,我市不盲从、不冒进、不跟风,而是遵循城市“本底”、坚持从“园艺”切入,积极彰显黄河的生态、文化特色,高标准打造园艺精品工程,实现从城市园林向园艺景观的跨越。

“本底”即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穿城而过的黄河无疑是我市的一大资源优势。自今年8月起,市城管局牵头实施的城市园林绿化积极做透黄河这一“本底”的文章,启动了南海湿地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对14公里的南外环路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实施南海39公顷湿地绿化项目,并建设20公里滨水绿道,进一步提升沿黄园林景观效果。

以“园艺”为切入点,今年市城管局还将自然生态作为主题融入园林绿化中,把历史文化等社会内涵贯穿于园林绿化中,突出植物配置、造景手法的多样性,提升艺术性和观赏性,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园艺景观。以渤海十八路中央绿化隔离带节点提升工程为例,该工程主要采用“组景”的设计手法,在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新增加了造型黑松、红叶石楠、瓜子黄杨等苗木,植物造型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十分丰富,使渤海十八路的“气质”大提升。

毋庸置疑的是,在迈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的道路上,我市不仅持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指标,还进一步突出城市园林绿化的普惠性、公共性,让市民参与享受其中;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园艺精品,提升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和美幸福滨州人》“城·人之美”摄影大赛入围奖 李健生摄影

创新工作模式、补短板强弱项、建立项目库,2019年市城区三批绿化项目顺利推进

做好园林绿化工作,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作为牵头部门,近年来市城管局在创新园林绿化工作机制上做出了积极探索,专门成立园林重点项目办公室,提前谋划未来一至三年的工程项目,建立储备项目库;创新工作机制,针对重点工作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程责任化、调度督导台账化,有力推动项目落实。

以今年实施的园林绿化项目为例,市城管局创新提出“提前一年办手续、当年开春干工程”的工作模式,成立了园林重点项目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在去年5月就开始研究上报今年的项目计划,提前进行项目的设计招标等工作。

把工作想在前、干在前、抢在前,才能抓住先机,才能争取主动。去年12月,今年市城区的第一批16个园林绿化项目前期手续就全部办理完成;自今年2月起,各个工程陆续进场施工。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没有一个园林绿化项目掉队。

一期一工程、一阶段一目标、一年一跨越,在第一批绿化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市城管局积极贯彻市政府“757工作方案”决策部署,又追加实施了第二批、第三批共52项园林绿化项目,包括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景观大道提升改造项目、绿道建设项目、口袋公园建设、园林规划项目等。围绕重点项目,市城管局成立了园林民生工程领导小组,下设绿化专班,充分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抓项目落实和实施,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责任编辑:宋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