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教育局严查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扣发全年绩效工资!

发布时间:2017-08-07 14:50:56   2957 作者: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李云涛 杨耀楠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暑假期间,各种形式的有偿补课又开始冒头。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共接到相关举报10起,都进行了核查处理。

那么,今年我市治理有偿补课将坚持何种原则,对相关县区、学校、教师将采取哪些惩戒措施?该怎样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且听听市教育局如何回应。

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共接到有偿补课举报10起,全部进行了核查处理

今年5月、6月,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通知和严肃治理有偿补课实施方案。治理工作中,重点治理教师对学生实施有偿补课、有偿家教,教师私自办班或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教师向学生推荐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合伙谋取私利等行为。对该项工作,市教育局有监管责任,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属地管理责任,学校有主体责任,校长有第一责任,教师为直接责任。

据悉,今年治理有偿补课坚持以下几个工作原则。一,正向引导,正本清源。提高思想认识,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发挥优秀教师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立德树人的优秀事迹,激发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坚持党纪政纪处分与行业约束相结合,惩戒处理极少数,教育激励绝大多数。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抓好关键环节与推进综合改革相结合,坚持监督检查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形成长效。四,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明确各级责任,列出工作清单和督查清单,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各级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5月份以来,市县区教育局和各学校相继制订了治理有偿补课工作方案。7月2日,全市教育系统治理有偿补课专题会议召开。之后,各县区、各学校相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对社会投诉举报的学校或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坚持有报必查、查实必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市教育局接到有偿补课举报10起,全部进行了核查处理,有效遏制了有偿补课的势头。

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并查实的,将采取扣发全年绩效工资等措施,特级教师、名师、教学能手等称号获得者从事有偿补课的,将取消其称号及待遇,并通报全市

市教育局透露,教育主管部门将对学校治理有偿补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作为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对问题易发多发的县区和学校,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约谈分管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

学校一学期内发生1起教师有偿补课并查实的,校长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级;对一学期内发生2起教师有偿补课并查实的,上级教育部门要对校长进行约谈,提出警告;一学期内学校发生3起教师有偿补课并查实的,校长年度职级考核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并查实的,扣发全年绩效工资、取消三年内申报高一级(档)职称资格,暂缓其教师资格注册,并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的相应处分。特级教师、名师、教学能手等称号获得者从事有偿补课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批准权限报请相关部门取消其称号及待遇,通报全市。党员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先行给予党纪处分,再进行行政处理。

在市级以上评先树优、职称晋升中,全面落实师德考核前置审核制度,凡师德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实行“一票否决”

市教育局认为,长期来看,治理此类行为,需要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建立常态机制。

具体来说,应出台教师诚信教育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师德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将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等违规失信行为记入师德信息库,与评优晋级、绩效工资、岗位聘用等挂钩。

严格落实师德考核前置审核制度。在市级以上评先树优、职称晋升中,全面落实师德考核前置审核制度,凡师德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有偿补课投诉情况月通报制度。每月从市教育局治理有偿补课举报邮箱、上级转办件中梳理汇总教师有偿补课投诉事项,按照投诉数量对县区、市直学校进行排名,每月5日前通过办公平台发送到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直学校,有投诉的县区和学校须按规定时限报送查处情况。将投诉数量和查处情况纳入市对县区教育督导评估。

严肃查处教师有偿补课典型问题。对问题反映集中、性质严重的师德投诉事项,由市教育局实行挂牌督办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查处。对问题易发多发的县区和市直学校,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约谈分管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

建立县区治理有偿补课考核评价机制。市教育局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治理有偿补课目标责任书。根据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有偿补课”指标计分办法,按照各县区和市直学校责任书履约情况、投诉数量和查处情况进行计分。被教育部、省教育厅转办查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师德问题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实行教师工作相关指标统筹扣分制度。

市教育局的监督电话是0543-3188602,欢迎全市学生、家长监督、举报。

责任编辑:王志学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