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7“中国家长节”师、生、家长谈信息时代如何“家校社共育”

发布时间:2017-11-24 11:45:13    作者:记者 刘清春 刘青博 通讯员 赵清华 殷吉亮 杨斌洲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2017“中国家长节”即将在滨州召开。这一背景下,今天怎么当家长、怎样实现家校共育,仍是核心课题。尤其是面对隔代教育、家长“微信依赖症”、5+2=0、80后咋当家长等问题,我们需要作出回答,也希望交给王立群、王金战、卢勤等专家来回答。
  为此,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走访了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学校,采访了一些教师、学生和父母,请他们从不同角度畅谈这几个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师生、家长都讲了啥?滨州的家校社共育实践起到了啥作用?

开发区一中初三一班学生吴新雨

初三学生吴新雨:希望父母对自己更严厉些有个弟弟或妹妹会更好
  文静、秀丽的吴新雨从小是个“乖孩子”,她生长在一个教师家庭里。她说:“妈妈在生活上管得我多一些,爸爸在学习上管得多一些。平时,我跟父母就像朋友一样交流。要是说跟爸妈有矛盾,那就是我贪玩一点,他们总要督促我学习。”
  吴新雨说,自己今年升入初三,明显感到了即将到来的中考升学压力,也就对爸妈的严格有了更深理解。她甚至这样说:“我希望,爸妈在学习和生活上管得我更严厉一点,我自己应该减少一点休息时间,多一些学习时间。”
  对此,新雨的班主任刘强认为,吴新雨的品学兼优,直接原因就是家庭氛围好,家长素质高,“某种程度上,学生表现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的一种折射。”而新雨的爸爸吴凤宝坦言,孩子其实不算很聪明,但养成了一系列良好习惯,这些习惯更多是老师给予启发,家长帮助养成的。
  吴新雨说,希望有个弟弟、妹妹。她说:“我有表弟、堂弟,跟他们一起玩挺好。我如果有一个弟弟、妹妹的话,照顾她,我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对于此次家长节,吴新雨想提问的是:“学习遇到挫折,怎么排解苦恼?怎么保证一个健康的心态?”

开发区一中四年级四班学生姚仁佳

四年级学生姚仁佳:希望爸爸多陪自己不太喜欢家里再多个孩子
  四年级学生姚仁佳的妈妈是个托管老师,爸爸在滨州活塞集团上班。“我爸爸两班倒,比较忙。他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跟我和妈妈商量,我和妈妈帮他分担一些事情。我有什么不会做的题目,爸爸妈妈会给我讲解。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会很快忘记。我妈妈有周末、寒暑假,陪我时间多,我希望爸爸不要太忙,能多一点时间来陪我们。”
  同样作为独生子女,但跟吴新雨不同,姚仁佳不太欢迎“二孩”,他说:“我舅舅家有俩孩子,姨妈也有俩孩子,你知道吗,有个小孩,他会撕我作业本,把家里弄得很乱。我和妈妈聊天的时候,她征求过我的意见,我跟她这样说了,妈妈就笑了笑,说有我一个就很好了。”
  除了学习好,姚仁佳还是开发区一中乒乓球校队的成员,还参加过在威海举办的全省比赛。班主任何然然介绍,姚仁佳的父母很支持孩子练习乒乓球。妈妈陪他去威海参赛,还带他第一次看了大海。
  姚仁佳每天比普通孩子要多出一个小时练习乒乓球,但他认为,练球跟学习一点不冲突:“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练习反应速度,还增强眼力,因为乒乓球比较小,所以打的时候要看准。”他的偶像是马龙。当回忆起2016年看马龙在里约奥运会决赛上的画面,平时文静的姚仁佳立马手舞足蹈:“乒乓球呼呼地来回飞,都快看不到球影了!”

开发区一中初三一班班主任刘强

初三班主任刘强:很多“学习型家长”能给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启发
  每天,刘强要拿出很多时间、精力,通过电话、微信与家长沟通,经常性的组织家长会,配合家委会的工作。他说,家校交流现在空前密切,与家长沟通占用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个时代发展的问题。
  44岁的刘强回忆,30年前,在他上学时,即使入学多年,很多家长也没见过老师,老师也不认识家长。偶尔能见一面,往往就是一句话:“老师,孩子不听话,打就行。”这是家长完全撒手的阶段。10年前,出门打工的多了,通过手机联系的多了,但那也是隔代教育现象多问题多的时候,家长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的太多。今天,更多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成长还是得由父母一直陪伴。通过微信交流的多了,也出现了很多“学习型家长”,不仅会看老师推荐的文章,还能自己坚持学习,常常能给老师教学、管理带来启发。
  如今,让刘强最头疼的,还是部分家长难以做到“家校共育”,“客观上,打工挣钱是第一位的,教育孩子的事又太繁琐,5+2=0、隔代教育的现象在部分家庭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今天网络上不良信息很多,诱惑太多,孩子辨别能力差,这要求我们家校合作,形成更强的抵御能力。”
  刘强介绍,有个孩子父母太忙,被爷爷奶奶溺爱,养成了很多坏习惯,需要老师帮着改好几年。今年,孩子妈妈下决心休班一年,还说:“到底他成才还是不成才,就看他的造化了。”
  对于如今家长普遍反映的学生作业重问题,刘强这样看:“素质教育核心还是提升效率。假如学生有预习、认真听课、复习的习惯,作业就很简单很快完成。但怕的就是孩子从来不预习,听课质量差、作业完不成就成了恶性循环。因而,习惯极其重要。”
  如果给小学阶段一个关键词,刘强认为就是“习惯”——养成学习、生活的一系列良好习惯。如果给初中阶段一个关键词,刘强认为是“健康”——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正因此,他在班级管理中,将师生信件交流、学生成长记录看得很重,写得很仔细。而如何做得更好,这关键要看家校共育的质量、效果。

开发区二中小学教师、吴新雨的父亲吴凤宝

初三学生家长、教师吴凤宝:孩子成长关键还得靠自己,家长不能控制太多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是教师,吴凤宝对家校共育有着长期思考。他坦言,女儿吴新雨其实不算聪明,但现在品学兼优,首先是因为她的老师们的教育观点有深度又有高度,能在孩子出现问题萌芽的时候就及时解决。在家长角色担当中,吴凤宝认为,自己要当孩子成长的“小助手”。
  “孩子成长,关键还得他自己,家长要做好辅助,不能控制太多。就跟种花一样,该浇水浇水,该打药打药,但成长的路还得她自己走。我根据刘强老师的指点,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中把好习惯慢慢给她渗透进去,一点点的纠正。方法很重要。”
  吴凤宝说,家长微信群、家长会的价值很高,让家校能密切沟通。那不是把家长们简单的聚在一起闲聊天,而是给家长进行一个个小型的科学培训,一块商量符合学生情况的个性化成长方案。
  与此同时,家长们之间互动交流的习惯也逐渐形成,“我看到有的家长做的比较好,就跟人家聊一聊,记在本子上。家长之间的交流切磋也很重要。”

开发区一中四年级四班班主任何然然

四年级班主任何然然:80后家长借助微信形成的家校沟通效果良好
  在何然然看来,她所带班级的班长姚仁佳很机灵,有很多超越同龄人的学生关系处理办法。“他是外地转校过来的,却能迅速赢得同学认可,带领这个班集体。他从不借着老师的旗号吓唬同学,而是想办法通过小组加分减分等手段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乒乓球和学业关系处理上,也做的好。我想,这关键在于他妈妈的启发、引导。”
  何然然介绍,姚仁佳的妈妈作为托管中心的生活老师,时常被一帮孩子围绕着,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家长,经常与何然然在微信上聊教育,在朋友圈上推荐教育文章。她们谈的不只是姚仁佳的成长,还有其他孩子问题的解决甚至一些教育理念的错与对。
  对于微信依赖症,何然然坦言,这是80后家长的普遍问题,造成了大量精力的浪费,但如果引导得好,微信群可能是家校沟通的最佳平台,帮助家长、学生养成一些好习惯。
  譬如,何然然班级微信群现在就形成了每晚“阅读打卡”的习惯——教师、学生都将自己朗读课文的小视频发到群里,而很多家长不单帮孩子录,还一起上阵一起读。何然然介绍,目前在开发区一中,小学阶段的家长基本都为80后,他们借助微信形成的家校沟通效果格外突出,从中造就的“学习型家长、智慧型家长”越来越多。

开发区一中四年级学生家长杨兴周

四年级学生家长杨兴周:尽量放下手头工作,多牵头组织家委会的工作
  作为父亲,作为一家IT企业的负责人,杨兴周对待孩子曾一度是管不上、陪不了。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发现:再不陪孩子,他真的就长大了,孩子不能缺失父亲的陪伴。因而,他尽量放下手头工作,牵头组织家委会的工作。
  杨兴周说:“目前,我们开发区一中家委会有外联部、组织部、策划部、财务部、研学部等部门,越来越规范。这一年,我感觉家委会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因为老师与家长沟通再密切,可能天然有一种防御心理,家长之间的沟通相对更容易。”
  研学旅行,是家委会履职的重要方法。杨兴周说:“女儿问我啥时候带我们去长城?我一听非常高兴。为什么?她不说‘我’,而是‘我们’,说明她的集体意识、感恩意识形成了。这两年,我们经常搞活动,看似学生在成长,其实家长也在进步。我们组织孩子们搞义卖,然后去敬老院慰问,我们能见证孩子的胆量、感恩意识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正是在这种观念下,杨兴周的女儿顺利的通过了三年级U型阶段,性格从内向变得外向。
  “我孩子喜欢上了拉丁舞,我们鼓励她去跳去演出,她变得更有自信,在台上落落大方。”杨兴周说,以前他总是没完没了地加班,现在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就去陪伴孩子。每个学期都要花500多元钱去给孩子买书看。
  同时,他还对自己的团队做出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加班,让团队成员更多地回归家庭。杨兴周认为,当员工们参与、分享了更多的家庭温馨和孩子成长后,他们工作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提升效率,拿出精品。

责任编辑:宋静涵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