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黄河三角洲实践

发布时间:2018-09-14 10:03:39    作者: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王春晖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展示(一)

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黄河三角洲实践

《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黄河三角洲实践》一书,立足于对中国特色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区域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区域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本书首先介绍了区域循环经济的一般理论,将区域循环经济看作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而后构建了包含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和包含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社会支撑体系三个支撑体系的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铺开了讨论。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区域循环经济的三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在增长的同时,要做到其他几个子系统的平衡,本书对它与区域循环经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考察;资源子系统考察的重点是资源消耗、利用、再生的幅度与程度;环境子系统更多考虑的是环境的动态变化,而不是绝对的、静态的环境质量。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区域循环经济的三个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生产、再利用等环节都需要强大而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都会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而在这个支撑体系中,政府将作为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认识,建立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包括社会价值、文化、道德、伦理、管理体制和制度框架等在内的社会环境,构建循环经济的社会支持体系,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从区域循环经济各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激励措施取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各主体中,重点讨论了企业、政府、公众、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五个方面。

最后,结合《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山东省各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测算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并做出了总体评价,其中对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城市东营、滨州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得出的结论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不停留于理论层次的探讨,而是将理论深深植根于区域循环经济的实践,并以此理论来指导区域循环经济实践。因此,在每章的理论探讨后,都会附带对区域循环经济典型实践、典型模式的讨论,又结合中外典型案例对循环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的介绍和分析贯穿了全书,三大系统、三大支撑体系各方面都相应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的情况,如鲁北化工集团、西王集团等典型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该书是作者十余载不辍研究,坚持关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进展,坚持积累资料、阅读文献、考察调研、潜心思考,坚持为地方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中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总结提炼了黄河三角洲“黄蓝两区”建设深入开展的经验教训,对于尚在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的地方政府、企业来说,书中很多内容都有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研究也可为山东之外省份的地方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作者也欢迎从事循环经济研究的学者、从事循环经济政策制定的政府工作者、从事循环经济实践的企业方面专家给出批评和建议。

责任编辑:王志学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