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劳动中流汗,这一课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21-04-15 10:59:39    作者:刘翔霄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 刘翔霄不久前,浙江富阳一所小学将劳动列为“必修课”的做法火了。从10年前开始,这里的孩子就有计划、系统化地参加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设计校内农场耕种计划,在不同时令种菜、养蚕、除虫、收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为这样的教育理念点赞。(相关报道:《10年劳动必修课,这群孩子收获了什么》)劳动可贵。而当下,我们却有不少孩子陷于课业的繁重之中,缺乏劳动锻炼的机会。家务劳动不伸手,集体劳动等于零。有的家长虽有意让孩子做做家务,奈何作业太多,写还写不完,连吃饭都是争分夺秒的,哪还有时间让孩子去洗碗、拖地、擦桌子和整理家?好不容易有一点时间,也被各种课外报班挤占,留给孩子劳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劳动是什么?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方式之一。成人所需的许多生活技能,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习得,孩子应该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训练。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过度养育、过多代劳,更不能期望孩子成年后突然间就拥有这种技能。以浙江这所小学为例,一块空地,一起劳作,以班级为单位种植、养殖,孩子们测量植株高度、捉虫、除草,给小兔子做窝、写作《菜宝宝之旅》……在这里,劳动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过程”,孩子们逐渐学会集体协作、分工负责。等到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参与更广泛的社会劳动时,这种从小培养起的吃苦精神、探索习惯和合作能力就能开花结果。

拿家务劳动来说,小到擦桌子、扫地、拖地、做饭、整理家,先后安排、怎样取舍、如何统筹与整理,都能充分给予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怕脏,不怕累,经过努力和付出,就会相应有所收获。在劳动中练就的这些本领,有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力更生、解决问题。而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和心态,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在劳动中流汗的经历,很难被忘记。而吃苦耐劳的习惯,一旦早期建立,或可伴其一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尚且匮乏,麦假、秋收,孩子们都要参与其中——在田野里捡麦穗、在邻居家剥玉米,在流汗中学会坚持,在劳动中颗粒归仓。这种“不经意间”的劳动锻炼,让孩子既增长了生活常识,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成为人生的美好回忆。

新时代,新的劳动教育方式还有许多。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妨一起发力、科学谋划,从减少课业时间做起,给孩子留出一定的劳动时间和机会。让一颗爱劳动的种子伴随孩子们的一生,不断结出美好、丰盛的人生果实。

责任编辑:孙洁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