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论文写在大地上 争做“双型”城市建设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1-10-15 08:47:32    作者:记者 刘清春 任宵 通讯员 杨玉梅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有什么样的人才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产业振兴的前提,是人才振兴。人才结构怎样,取决于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当下,我市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滨州人能、行、成的城市自信日益彰显。接下来,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战新”产业的成长壮大,亟须一大批“滨州工匠”的“集体喷涌”,这就更需要职业教育勇于担当,做出排头兵的改革示范。

日前,市政府发文,支持滨州职业学院由专科职业教育向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型,建设具有滨州特色的国内一流职业技术大学。10月16日,滨州职业学院又将迎来建校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华诞。

在这重大的历史节点上,滨州职业学院将以什么样的成绩回溯这65年的沧海桑田?在“双型”城市建设的时代起跑线上,将有何作为?在已经铺开的“升本”之路上,有何底气、有啥妙招?这所鲁北大地土生土长的高校的成长始终牵动着滨州人民的心……

城校两相依——滨州职业学院是写满故事的“滨州孩子”

滨州职业学院,在老北镇的庄稼地里诞生、庄户院里成长,是个纯粹的“滨州孩子”。1956年,惠民农业学校开始招生,惠民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同时成立,校所合署办公;1958年,惠民地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成立,1960年学校与医院分设,改称"山东北镇卫生学校",1972年滨州经济学校前身滨县北镇高中创建,1983年,惠民地区纺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成立……走过半个多世纪,这些滨州土地上燃起的职业教育火种,在2001年汇聚成熊熊烈火,滨州职业学院组建成立,阔步迈出新世纪的新气象。

“孟母三迁”,几经变迁的校址、光影斑驳的老照片,都在诉说着这座城给予学校的滋养,也讲述着学校对这座城的依恋。

看极简版的办学阶段,正是这座城二十年来的铿锵步伐——

“被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实现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从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转变”;

“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重大转变”;

“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骨干校验收,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入围全国200所优质高职院校行列,实现从科学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跨越”……

走进校史馆,可以看到,滨州DNA深刻在学校的知识谱系上——兵圣文化赋能的“智者智城”、“团结、务实、开拓、拼搏”的黄河精神、“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老渤海精神等滨州人文禀赋,在该校不是口号和概念,而是体现在一个个荣休的老教师身上以及一门门鲜活的课程、一项项富有创意的课题、一册册接地气的校本教材上!

譬如,赵春海博士连续三年(2015至2017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的科技项目“超临界萃取碱蓬黄酮类物质新工艺”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更不用说,绝大部分毕业生留滨工作,其中许多已成为“滨州工匠”和创业达人。

可以说,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职院校、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写满了滨州的“城市年轮”!

人才新动能——聚焦“双型”城市建设,论文写在滨州大地上

数十年来,几代人接力耕耘,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闪亮的滨州名片。目前,我市正在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职业教育发展“滨州样板”。

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定制化、精准化培养人才。今天,续写城校相依的新篇章,一个主题就是重构职业教育,培育人才新动能,助力“双型”城市建设。那么,滨州职业学院是怎么做的?

近年,该校主要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横向重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纵向重构和支持保障体系重构三方面入手,在加快形成完整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多层次多规格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服务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

跳出滨州,赋能滨州。该校汇聚优势产业资源,建立完善行业产业联盟(组织),成立学院理事会、二级学院董(理)事会,与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建海洋学院,与省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牵头成立并实体运行中国护理职教联盟、全国现代生活服务业产教融合联盟、全国高端铝智能制造产教联盟等联盟、集团,校企共建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兴洋海事学院、中兴协力ICT产业学院、中裕产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搭建起了政行企校命运共同体。

该校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在关键领域,针对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智能新能源汽车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8个专业领域开展“1+X”制度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1+X”证书制度专业覆盖率已达60%以上。

同时,引入高端智力和高端成果,校政校地共建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大学科技园,校企共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

2020年,该校牵头成立环渤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与市工信局共建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对接联系63家中小微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申请专利13项,转化专利2项,立项课题42项,获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9项,1个项目获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今年以来,获批2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组织横向课题研发6项,获批市发改委市重点实验室3个。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建设1所社区学院,建设2门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完成创业培训1168人,完成技能培训(含体育技能培训)2683人,申报14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培训工种并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1084人,培训合格率99.5%。完成社会培训25.86万人日(其中“三农”培训390人日)。

助力博兴县庞家镇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得到各界充分肯定,《半月谈》、新华社客户端报道,被列为滨州市改革案例,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

阔步升本路——建成职业技术大学,为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筹建滨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意见》,滨州职业学院“升本”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共生,建成职业技术大学,为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意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成立滨州职业技术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并将筹建滨州职业技术大学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综合协调滨州职业技术大学的筹建、规划、申报等工作,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具体来说,《意见》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拓展办学空间、支持提高办学水平、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营造良好服务环境。譬如,全力保障筹建滨州职业技术大学编制需求,支持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合建设研发平台等方式,实现高层次人才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用。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办法,支持学校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可以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拿出了“真金白银”来助推这个“滨州孩子”长大成人!

看进度——2020年,受教育部、省教育厅委托,滨州职业学院制定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参与起草了山东省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文件,申报30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并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全力做好一贯制职教本科试点准备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滨州一定能够早日迎来这座“崭新”的本科高校,“新滨职”也必将成为“双型”城市建设中更有力的智力支撑。

“码”上观看滨职历史

责任编辑:孙洁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