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忙碌成为孩子心里的痛|家庭教育心语

发布时间:2021-12-13 10:50:17    作者:滨州市教育局 来源:胶州教育心语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广大家长朋友们更多更好地掌握教育艺术,靠近孩子心灵,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共同发现美好、收获成长,滨州市教育局官方公众号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家庭教育心语”栏目,以期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敬请关注。

晚上7点半,妈妈和女儿在吃饭,爸爸还没回来;10点半,爸爸终于回来了,孩子却已睡觉。早餐时,女儿夹菜给爸爸,爸爸手机响了,急忙去接电话;孩子叫妈妈,妈妈低头忙着回信息,一声“嘘”堵住孩子的嘴,孩子欲言又止······父母寻常的忙碌,却定格成孩子心里的痛。

成年人的世界,忙碌是常态,可是对家庭和孩子而言,忙碌是育儿路上的大敌,是家庭和谐的蛀牙。

忙碌意味着对家庭的忽视,对孩子成长的错过,忙碌是很多家庭不睦的最大杀手,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来源之一。

忙工作本是为了孩子但请不要因此伤害孩子

我们辛苦工作努力赚钱,初心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可是很多时候,会因此忽略了孩子。当父母的忙碌滋生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和陌生感,使得家庭情感流失、彼此疏远,难免得不偿失。

董卿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束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玩手机也是为了暂时轻松,却容易忽视教育责任

很多父母喜欢在工作劳累之余,玩手机放松一下,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叶子键说:“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觉得手机耽误了我。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手里,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这就是恶性循环,父母为了偷懒和安静,给孩子一个手机;当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又抱怨玩手机是大麻烦。

缺乏榜样的力量,也就失去了权威的分量,父母一边玩手机,一边叮嘱孩子“好好学习”,简直轻若鸿毛;当孩子沉迷手机、成绩下降,父母斥责孩子玩手机,孩子一言以蔽之:“你不也一样。”父母顿时哑口无言。

如果我们为了娱乐,对孩子的回应少了,孩子关闭沟通的闸门,变成叛逆麻烦的孩子,亲子关系因此渐行渐远,父母只会抱憾终生。

多陪伴孩子,毕竟一不小心他就长大了

看过一个短片,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让我们深解其意。爸爸看着手机走路,孩子抱着玩具熊让爸爸看,爸爸摸摸她的头,继续看手机,孩子眼里盛满心酸;孩子拿着A+的成绩单兴高采烈地给爸爸炫耀,爸爸一边看手机一边喝茶,全然看不见女儿低下的头藏着多少失望;夜里,爸爸还在看手机,台灯下,女儿拿着自己画的画给爸爸看,爸爸一动不动,女儿乖乖走了;当手机电量不足,爸爸终于抬头,却惊得掉了手机,因为眼前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人。

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们可以从这几点开始。

1. 努力创造在一起的时光

早起一会,陪孩子一起吃顿早餐,下班早归,陪孩子共进晚餐;陪伴虽短,孩子感受到的是爱。

经常看得见的家人,才不会让陌生感有机可乘。让我们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努力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如此,陪的是孩子,受益的也是父母。

2. 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很多父母工作之外忙于消遣娱乐,孩子就在身边,依然专注玩游戏刷抖音。于是陪伴成了空壳,只剩下陪着。我们本可以将这段时间更优化,受益更多。

每周固定的家庭会议、一周一次的聚餐、每日固定的“放下手机”时间段,跟孩子聊聊天、散散步。高质量陪伴,是我们爱的最高级,这些简单的仪式感,都可以成为链接家庭情感的好方法。

3. 升级养育思路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陪伴主要是陪玩,当孩子越来越大,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变得像刺猬,父母想要与之和谐相处,就要把握一些技巧,对症下药。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青春期的父母要多做饭、少说话。

父母要学会做听众,少唠叨、少讲大道理,避免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给予孩子情感呵护,积极表达爱,他才愿意靠近我们。

当孩子需要父母时,父母及时伸手;当孩子不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要退后,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当孩子愿意开口对父母说,父母要认真倾听,及时回应;如果要提建议,父母的眼神、语气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才愿意卸下伪装,对我们打开心门。如此,陪伴才能开出花,而不是生出嫌弃。

忙,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可忽略和忽视不该成为习惯。不要让忙碌,成为家庭和谐的蛀牙;不要让遗憾,发展成亲子关系的主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和关爱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我们需要身体力行,让爱看得见,让陪伴积极流动。

不要让工作赚钱的忙碌,遮挡了生活本身的枝叶;不要让娱乐的诱惑,带走孩子渴望的阳光。

责任编辑:孙洁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