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件事,家长少做,才能让孩子更爱学习

发布时间:2021-12-28 10:29:14    来源:胶州教育心语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广大家长朋友们更多更好地掌握教育艺术,靠近孩子心灵,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共同发现美好、收获成长,滨州市教育局官方公众号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家庭教育心语”栏目,以期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敬请关注。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费尽心力,这份辛苦是切实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心力”没用在对的地方,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越来越讨厌学习。

下面这三种做法家长要尽量避免:

01

贴标签,打击、否定孩子

在中国家庭中,有一个很畸形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那么他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而一个孩子如果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再优秀都不值一提,看他哪里都不顺眼。

辅导作业时,教了几遍孩子也没懂,家长很快就会失去耐心,朝孩子大吼大叫:“真是猪脑子”“笨死了!”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成绩不好,学不进去,是因为他遇到了实际的困难,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责骂、威胁,无法让孩子明白该怎么做,还会破坏亲子关系。所以,家长应当给孩子具体的帮助和支持,和孩子一起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想办法攻克疑难点,真诚地鼓励孩子,多一些耐心等待孩子的进步。

02

逼太紧,缺少留白的时间

很多家长自己非常焦虑,把这种情绪也带到了孩子的学习上,恨不得用学习填满孩子生活的每分每秒。

每天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给孩子准备额外的学习任务;周末、假期,学习计划满满当当;孩子想玩一会儿,也要被唠叨、催促。幼小的孩子,被迫成为父母实现自己期待的工具,麻木地学习、生活着。当一个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就像成人生活中只有工作,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现实生活失去希望。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随性玩耍的时间。”教育需要留白,每天至少1~2小时自由玩耍时间,对孩子自我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非常重要。劳逸结合、松弛有度,孩子才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学得更好、更快乐。

03

管太多,不懂得适当放手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孩子对自由空间和独立自主的需求显著增加。如果家长还不懂得逐渐放手,依然在学习上管太多,过度唠叨、控制,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进而讨厌学习。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能支配自己的行为、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的自由,也正是在这份自由中,才能逐渐发展出自控力。

当孩子失去了这种自己做主的权利,总是处在一种管束、控制之下,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尊重和信任,于是便会采用各种方式反抗,争取自己的自由空间。他们或是在学习上懒惰、拖延,消极抵抗;或是和父母正面冲突,争吵不断。管孩子的学习,应该打小开始,从一年级起就建立适当的规矩、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会自然而然形成自觉性,不需要家长多操心。到了高年级、初中,家长应当逐渐放手,管得越来越少,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安排、决定学习上的事情,家长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即可。

陪孩子学习,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监督、逼迫,而应该是有温度的陪伴。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多听听孩子怎么想,给他尊重和理解。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实际困难;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维护好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才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和动力的良策。

责任编辑:孙洁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