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有声有色”建设美丽乡村社会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17 18:10:51    作者:通讯员 宋立军 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6月至8月,滨州学院“有声有色”建设美丽乡村社会实践团在校团委和艺术学院团总支的带领下,通过墙绘、交流演出、艺术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先后来到滨州市滨城区中海风景区太阳岛、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宫家村、惠民县李庄等地进行了社会实践,厚植文化优势、传承民俗文化、丰富非遗业态,绘、记、舞、唱出时代发展的壮丽篇章。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为进一步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激发群众致富动力的同时,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宣传。7月初,20级美术学专业部分学生结伴来到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宫家村,进行墙绘活动。他们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将价值观念、道德典范、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内容搬上村里的墙。此外,学生们还教给村里小朋友简单的绘画技能,带动他们一起参与到墙绘过程中,历时两天,一起使原本“冷冰冰”的墙面瞬间灵动起来。通过画墙绘,还检验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审美素养和个人意志,还美化了乡村环境,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让优秀中华文化在乡村扎根。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为乡村墙壁绘制墙绘

记录城乡发展好故事

6月底,滨州学院艺术学院数媒专业学生去到惠民县李庄镇拍摄记录乡村美好生活,用镜头记录了城乡发展的美好故事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貌相。通过调研和走访,学生了解到惠民县李庄镇电商平台自创建以来,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地方针织品卖出了好价格,树立了当地品牌,北王庄村也从针织供应链的底层实现了转型升级。如今,电商意识已在北王庄村村民心里扎根,随着淘宝村的建设,邱家店镇也逐步形成了以针织品生产、加工为主体的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产业的兴旺,为推动北王庄村乡村发展、打造最美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还用镜头记录下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故事、村容村貌,记录下城乡发展的好故事。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用相机记录下当地村民的生活

舞出社会文明新风貌

6月22日,艺术学院舞蹈学专业学生赴中海风景区太阳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专业所学向社区居民展示了专业舞蹈表演。舞蹈《左声》以现代编导的形式展现,做到形、意结合,充分发挥其艺术表演功能与教育功能。《小花戏》以秧歌的形式去表现,节奏欢快,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蒙族舞》节奏感强,热情奔放,柔和之美,刚劲之美他们在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体现了刚劲,更深层的含义是蒙古族人民的英勇、顽强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实践团成员与现场观众频频互动,并对现场的小朋进行舞蹈教学,将美展示并传递给更多人。他们的翩翩舞姿还受到现场观众的广泛赞扬,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更是舞出了新时代社会文明的新风貌。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在太阳岛展示舞蹈片段

唱出时代前进新征程

6月22日,滨州学院艺术学院联合滨州市城市管理局在中海风景区太阳岛进行消夏文艺演出。实践团成员经过精心筹备在现场演唱了《最炫民族风》《万疆》等18首曲目,还频频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对现场小朋友现场教学并合作演绎,实践团成员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节目的精彩表演得到了在场观众的广泛好评,让消夏乘凉的当地居民乐享清爽夏日。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在太阳岛文艺演出

实践青年有话说

“志在心中,愿在行动”尽微薄之力不负青春,不留遗憾。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今年寒假期间,我拜访了社区抗美援越老兵冯兴英爷爷,冯爷爷今年已经年过古稀,但是提起从军时的经历却依然记忆犹新。他讲到身为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记住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冯爷爷还教导我虽然现在还是一名预备党员,但也要和正式党员一样,听从党的指挥,为国家、为党、为人民服务,要不怕吃苦,敢为人先。通过此次和冯爷爷的谈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和一名预备党员的责任,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实践青年朱丽娟说,在以后生活中,我会继续听从党的指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怕吃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倾听老党员讲述自己的故事

实践青年宋蕙彤说:“通过本次活动,我充分体会到投身于乡村教育的自豪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反哺家乡,为家乡的教育和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认识到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之余,能够参加更多的乡村教育活动,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排练歌曲

指导教师樊雅琳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感悟实践的最直接有效方式之一。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带领更多学生下沉基层、走进乡村,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学生利用专业所学,通过墙绘、交流演出、艺术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厚植文化优势、传承民俗文化、丰富非遗业态,让美育成为柔性的变革力量,助力文明乡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大合照

责任编辑:丁春晓

网友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