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专访中央党校教授李海青:干什么的,就要像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18 09:43:32   73301 作者:记者 邱芹 李默 李前军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采访中央党校的李海青教授,约在滨州中海水利风景区的澄园书店。

春节期间一轮冷空气突袭,令正月初六的滨州依旧寒风凛冽。与室外的低温相比,澄园书店内却暖意融融,书架、书桌、书籍、灯光及各种典雅装饰品的最佳格局配置,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想停下来坐在角落里喝喝茶读读书。尽管遍走大江南北见多识广,家乡这样一间别致的书店还是让李海青眼前一亮。23年前,18岁还是少年的他背起行囊离乡的时候,这座叫作“北镇”的小城还相当贫瘠。而今,刚刚步入不惑的他说,这几年每次回来,发展着的家乡都会让他看到“令人惊喜的亮点”,他为之骄傲,希望亮点越来越多,也更希望自己成为为家乡制造亮点的人。

在与李海青的交谈中,记者多次听他说一句滨州老百姓常讲的话:“干什么的,就要像什么!”从家乡带走的这句话无疑也是李海青内心深处的“座右铭”。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在不同的社会角色转变中,李海青真的是“干什么像什么!”

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会长李海青

助力家乡发展—在京博士回乡考察交流。(张婧雨摄影)

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作为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会长的李海青,率领30位滨州籍在京博士代表,开展“助力家乡发展—在京博士回乡考察交流”活动。可以说李海青率领的考察团成员是滨州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家乡父老的骄傲。活动中,博士们与家乡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对接合作,进一步凝聚了乡情乡谊,切实助力滨州发展。

采访中,李海青告诉记者,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是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滨州驻京办的推动支持下,于2018年10月成立的。他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惊人数字:滨州总人口数量在山东省各地级市排名是靠后的,但是滨州籍在京在港的博士数量却都是排在全省前三名的。这些优秀的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且大部分都在业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是滨州巨大的宝贵财富。滨州在外游子也都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发展做一份贡献。

通过滨州市驻京办以及李海青等组织者的持续努力,目前北京已有230多名滨州籍博士建立联谊关系,而这支队伍还将进一步壮大。为便于与滨州的交流对接,根据各位博士的研究领域,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初步划分为文史教育组、电子信息组、医疗健康组、农业地理组、经济金融组和军民融合组等六个组,每个组大约有40到60人。

助力家乡发展—在京博士回乡考察交流。(张婧雨摄影)

联谊会一成立,作为会长的李海青就表示:对接滨州要有想法有动作,要尽快了解滨州市的各方面诉求,助力滨州的发展。在与滨州市驻京办及滨州市相关部门的积极沟通下,在京博士联谊会的第一次返乡交流活动就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

在返乡博士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基建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副处长、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前期管理部主任苏杰,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系博士生导师、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系副主任张洪亮,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路卓铭,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房,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人工智能组负责人王迎雪,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秋岭,北京思达睿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家磊等各位滨州籍博士都激动地表达回乡参观的感受,以及将要为家乡献一份力量的迫切想法······

这是令李海青非常欣慰和自豪的,他告诉记者,初次对接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联谊会各组与滨州市相关各部门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达成了不少初步的合作意向。2019年,在京博士联谊会将会把这些初步的合作意向和项目进一步细化、深化,使之尽快落地。

“干什么的,就要像什么!”短短时间内,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从成立到付诸行动,正应验了李海青这句刻在心里的家乡人常讲的话。做会长,就要尽快形成计划,尽快付诸行动。他也表示,滨州市哪一方面如果需要在京博士联谊会去献言献策、提供服务,联谊会将会义不容辞、全力而为。

曾经的滨州六中苦读少年李海青

李海青:读书的时候就要把书读好,心无旁骛,不要想其他的事。(李默摄影)

作为滨州在京博士联谊会会长的李海青,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背景呢?下面记者就给大家“揭一揭”。李海青,1978年1月生,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办事处人,曾就读于原滨州六中(高中)、山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李海青现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先后出版《权利与社会和谐》等个人专著10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类期刊发表文章近二百篇,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两次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与中央党校强校人才。现为中直机关青联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专家,北京市委讲师团特聘专家。

都说“英雄莫问出处”,李海青却不讳言自己曾经的奋斗岁月。他把读书当作曾经艰苦岁月里的最大爱好与享受。“干什么的,就要像什么!”这句家乡话二十多年前于他而言,就是:读书的时候就要把书读好,心无旁骛,不要想其他的事。

尽管在他少年时期,其他的同学家庭也同样的不富裕。李海青家的情况却是:父亲常年疾病缠身不能劳作,家庭的重担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贫寒家境里天资聪慧的少年不放弃一刻读书的时间。1993年,李海青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天弄人的是,作为山东省重点中学的山东省北镇中学那年不招农村班,这应该是这所学校历史上极少见的一次。遗憾之下,李海青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当时的滨州六中读高中,而这是一所在滨州诸多学校中不太起眼的中学。而今的滨州六中已经不是当年李海青就读的学校,位置和学制都不是了。那时学校在现在的滨北镇,是单一高中,现在学校在城区里面了,学制是九年义务教育。

2018年,应邀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会议。

在进入滨州六中的入学报名时,班主任老师非常欣喜地特别注意到了这位全年级第一名的孩子:“你就是李海青啊?跟着我,好好学!”李海青欣然应允。贫穷没有阻碍他的进步,反而成为他前行的力量。他心无旁骛地上课读书,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他还饶有兴趣地给记者讲了一个“旧皮袄”的故事。高中的一年冬天,他收破烂的大伯拿一件别人的旧皮袄找他:“你穿吗,旧是旧了些,不耽误穿。”那时的李海青没有丝毫的拒绝和所谓“顾及面子”的感觉:“穿,只要暖和就行!”穿着大伯从城里收来的“旧皮袄”读书,袖口早已磨破,但他并不在意。他的心思和眼光始终在书本上、黑板上和老师那里。谈起当年这事,他深有感慨地说,人在贫时不自卑,踏踏实实,不攀比,内心充实上进就好。

在滨州六中,李海青不是吃的最好的,不是穿的最好的,却是学的最好的。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学校的他,三年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出。

中央党校教授、学者李海青

李海青与记者谈读书谈思考。(李默摄影)

1996年,山东师范大学向这位好学的青年展开了宽阔的双臂。在本科阶段,李海青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随后他又继续攻读该校的外国哲学硕士。在那里,李海青遨游在外国哲学的知识殿堂里,认真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著名哲学家的巨著,在思考中与他们对话。在很多人看来枯燥的哲学学科,却让李海青受益匪浅,这一时期的学习培养了他后来做学问的穷根究底意识和反思批判思维,也让他在写文章的时候非常注重逻辑的清晰性。博士阶段,李海青攻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先生。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李海青毫不讳言他在同学当中都是非常刻苦的。他读书涉猎范围广,读书必思考,思考就留笔记。记者与他互为微信好友有三年之久,他是朋友圈的“清流”,他与别人不一样在于他不愤世嫉俗,不风花雪月,不心灵鸡汤,不追星晒圈,大部分发的都是对理论或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每每读来都钦佩他的视角和深度。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他已出版10部著作,2019年,还有两部即将付梓;此外每年他都有多篇论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上如此“高产”,非刻苦与熬夜所完不成。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李海青经常提醒他的学生们:“不失眠怎么做学问,每天轻轻松松很愉悦,你读博士就没有意义!”李海青为记者解释:读书必须持续深度思考,思考得深了肯定要失眠的!

对于治学来说,这种“在思考”的状态非常重要。这种持续的思考状态当然要耗费诸多时间精力,势必在其他方面有所影响。李海青告诉记者一个非常有趣的“买豆”的故事。有一次,妻子告诉他去买些红豆回家,并且发了信息给他。为了完成妻子交办的家庭任务,李海青在去超市的路上看了两遍信息:买红豆,买红豆……,然后他又去思考他的“大事情”去了。到了超市,由于还在专注地思考问题,一心无法二用的他结果把绿豆买回了家,令妻子哭笑不得。生活中的他时刻在读书在思考,如果事务性的事情比较多,他就在火车上看,在飞机上看,在一切可以思考的时候思考。

李海青工作的中共中央党校,创建于1933年3月13日,是轮训和培训中国共产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的重要部门,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作为中央党校的教授,李海青的授课和学术任务都是繁重的。但每每中央重要会议召开、重要政策出台,都会看到他或发表解读文章或外出宣讲。记者询起“快”的原因,李海青表示,作为一名党校的教师,自己关注的领域多,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党史、党建、哲学几乎都涉及,对这些领域的研究都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比较深入。比如他不是专门研究政治学的,但是他的政治学论文被很多专业人士认可和引用。“中央政策都是针对问题出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是我早已关注的,跟以前的很多研究有关联,所以大家会很快地看到我随之发表的解读文章!”2019年前后,记者连续拜读了李海青的论文《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遵循》,深刻感悟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独到见解。

建言滨州:思想还需进一步解放

积极建言家乡发展。(李默摄影)

采访李海青,记者请他为2019新起点的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一些建议。他表示,自己非常关注滨州的发展,去年尤其关注市委市政府的南方考察之行,希望此行带给滨州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真正的触动。他通过对滨州的观察表示,南方考察带来了一些政府服务理念的变化,但现代政府服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公务人员的惯性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打破与改变。

李海青说:“滨州有很多明显的发展优势,比如区位优势,比如可利用的人才优势,但一个很大的问题仍然是思想不够解放!”因此他建议新的市委领导班子能够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大讨论,以思想解放推动认识的深化,探讨滨州的体制本身有哪些问题存在,如何充分激发调动领导干部的活力,通过责权利的明确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让全市上下通过大的讨论明确把握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明确滨州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底该怎样去做?

他说,这种大讨论能形成一种氛围,有利于打破束缚领导干部的一些思想观念障碍与体制性障碍。当前要把困难估计得更重一些,问题找得更准一些;通过长期的探讨和努力,找到适合滨州发展的路子和模式。他也表示,滨州的发展不是个例,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缩影”,建议通过这种有效的讨论凝聚共识,如果没有讨论的话,很多问题会搞不清楚。在内部讨论基础上,再借助外脑进一步调整优化原有发展思路。

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对滨州而言,发展规律与思路是“道”,具体项目的对接是“术”;要先明确大的思路,把握滨州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为基础,再去布局项目。他所带领的在京博士联谊会很愿意在这方面为滨州做一些工作。

记者就外界“诟病”的滨州缺乏新兴产业,现有主导产业多为传统产业不利于滨州发展的问题请教李海青教授。他的回答是:这还是一种僵化的认识,不能一味地把传统产业误解为落后产业。传统产业完全可以与现代科技等新的生产力要素相融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就此而言,产业不能简单地以传统与新兴来划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引领新潮流。这方面滨州有些企业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就此而言,传统的一些认识还是需要打破,要明大势、懂规律、行好路。


责任编辑:杨孟子
滨州视频
内容平台 推荐
252粉丝 +订阅

热门推荐

  • 滨城区市民文化节:锣鼓秧歌闹元宵 非遗文化赶大集

    滨城区市民文化节:锣鼓秧歌闹元宵 非遗文化赶大集

    02-05

    立即播放
  • 【第五届中国伏生诗会】李婴《逆流之河》

    【第五届中国伏生诗会】李婴《逆流之河》

    07-22

    立即播放
  •  黛溪街道:国学伴成长 快乐过暑假

    黛溪街道:国学伴成长 快乐过暑假

    07-19

    立即播放
  • @党员领导干部:把“身边人”教好管好

    07-18

    立即播放
  • 中国伏生诗会在文脉传承里歌唱

    07-19

    立即播放
  • 航拍最美家乡|云上滨州

    07-12

    立即播放
  • 影阅齐鲁|实体强村 支部领办合作社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07-09

    立即播放
发表评论
  •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