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成功 滨城起步迈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布时间:2018-04-11 11:18:27   29774 作者:记者 郭刚 通讯员 刘瑾 张宁宁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责任重于泰山。食品安全关系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危。“十三五”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将全面彻底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百姓吃得放心。

2016年,滨州市“山东省食品安全市”的创建工作拉开帷幕,滨城区作为滨州市主城区责无旁贷。滨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食药监管局的正确指导下,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以确保广大人民吃得安心、放心为目标,勠力同心、齐抓共管、正本清源,历时两年,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提档升级创建工作,滨城区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省食安办主任、省食药监管局局长马越男(左三)到滨城区检查指导工作

正本清源   高歌猛进

“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成功后,又向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目标阔步迈进,继续书写食品安全的光辉新篇章

2018年 3月17日,滨州市被正式授予“省级食品安全市”称号!勇立潮头,奋勇前进, 按照全市的部署,滨城区当前又开始进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备案材料工作,正式拉开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序幕。

两年来,广大市民从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切身感受到了创城带来的食品安全变化,目睹了勇立潮头拼搏奋进的滨城,见证了食品安全监管拾级而上的滨城,感受着食品安全监管面貌焕然一新的滨城。

饭店的后厨不再是“进入重地”,通过玻璃窗或者餐厅墙壁上的显示屏,消费者就能看得清楚、吃得放心;市场上买菜不用担心农残超标,商超的快检室实现蔬菜农残情况实时快检、一目了然;小小一瓶水,“扫码”即可追根溯源;食品小作坊不再是“黑作坊”,一张张小作坊登记公示牌背后,消费者放心指数不断攀升……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惠及每位滨城市民,最严食药监管,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与“舌尖品质”同步提升。

从开始的创城氛围宣传,到专项行动的组织,再到包保到户的整治,广大市民深刻感知到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心;从抵触检查,到接受整治,再到主动关心创城;从利用传统的治理手段到借助科技之手实现“明厨亮灶”,滨城区的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好,市民吃的更加安心、放心!

省级食品安全市的创建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滨城区积极落实党政同责,突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不断增强协作能力,加强综合保障,夯实治理基础,深入宣传发动,滨城区食药监局全局动员,更是全力准备,全心投入,将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各个部门勠力同心,画出了食品安全的最大同心圆!

从创建名单的确立到创建工作的开展,再到验收成果的公布,滨城区一路走来,一路荆棘,一路花开,“山东省食品安全市”的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奋勇创建,奏响了滨城区食品安全新时代的凯歌,这将为“六个滨城”建设奠定坚实有力的食安基础!

电动快检车现场检测

完善机制  落实责任

凝聚起全区上下同心严管食品安全的向心力

滨城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2次以上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滨城区把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订印发《滨城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滨城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自查自评标准》,专门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区委常委包乡镇(办),区级领导包社区,机关干部包村居、企业、门店责任制,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滨城区食药监局建立局班子成员包保制度,组织局机关科室赴监管所实行到点指导、对点督察、驻点迎检。

每年年初,滨城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2014年全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结束后,区食药监局(加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全区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及同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全区在镇(办)一级建立了10个食药所,每个所配备5名执法人员;在村(社)一级,建立了644人的协管员队伍,实现了监管网络的全覆盖。将食品安全监管专项资金,抽检经费,协管员工作补助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为10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配备办公用房、执法装备;拨款140万元,打造滨城区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拨款33万元,建成10个基层食品安全快检室。

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12331投诉举报宣传日”等主题活动,组织现场宣传咨询、悬挂宣传条幅和安全知识大讲堂、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五进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立体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及典型违法案例,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滨州日报》、滨城区电视台推出食品安全专栏,第一时间向辖区内群众提供权威食品安全资讯;在各乡镇街道基层监管所设立宣传栏,借助各超市、农贸市场电子显示屏,集中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为食品经营业户统一制作并张贴《食品安全监管公示栏》,积极鼓励有奖举报,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你我携手、共创食品安全城市”桌签等宣传资料,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创建以来,发放宣传画8000余份、宣传单10万份,发放购物袋、扇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品数万份,营造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老百姓食品安全知晓率、科普率、支持率、满意度空前上升,大力营造了 “人人关心、人人维护、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12331街头宣传

夯实基础  全程监管

构筑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防线

严格审批,加强管控。严格按照行政审批流程和验收标准,严把“准入关”,筑牢第一道“防火墙”。省局行政许可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后,按照省局工作部署,《食品经营许可证》行政审批全程网办。2016年以来,受理、审核、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1849件,其中食品销售1097件,餐饮服务 752件。

以日常监管为基本点,抓好长效监管。严把餐饮服务许可关,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认真组织现场检查,实施源头布控,以肉类、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学校及幼儿园周边为重点区域,完善监管措施,着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科学性;积极推进餐饮经营企业规范化经营,绝大多数餐饮单位已实现量化分级管理,20余家学校食堂开展省级标准化食堂创建工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全区食品经营企业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并进一步完善了监管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一票通”追溯体系建设,解决部分业户存在的进销货单据保存不完善、索证索票不到位等问题,逐步实现问题食品可追溯。进一步强化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核查、新版GSP认证及指导工作,228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药品零售企业通过新版GSP认证;在全市率先完成174家经营企业的电子入网监管工作,入网率已达100%,药械安全稳中向好;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针对监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全区开展的“学标杆、争一流、上水平”活动,先后组织食药监局等部门赴青岛黄岛区、浙江海曙区等地考察学习,组织食药监局和乡镇办分管领导参加国家食药监总局高研院主办的食品安全培训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积极探索滨城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培训教育,提升主体管理水平。在全面推行了企业承诺制的基础上,注重在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单位中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以典型引领开展行业内互评互学互比活动。组织开展全区食品生产企业、学校幼儿园食堂、大中型商超的观摩学习活动,很好的解决了部分企业主体不会管理及管理水平差的问题,激发了行业内争当标杆的工作热情。

加强食品安全过程防控,一是试行农产品产地证明制度,规定食用农产品必须具备产地证明,方可入市交易,确保来源可溯。二是在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推行了以“一票通”为载体的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流向可查。三是对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消费者可以通过玻璃幕墙、大堂显示屏等方式观看后厨加工过程。全区共有530余家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基本实现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单位的全覆盖。

大力推行快检全覆盖工程。为方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知道买到的食品安不安全,大力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13个农贸市场、10家超市设立了食品快速检验室。此外,10个基层监管所全部配置快检室,并配发10辆电动快检车,实现食品快速检测室全覆盖。

检查超市

惩防并举  重典治乱

营造起示范引领和依法严惩标本兼治监管新态势

坚持从严治理,强化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该区坚持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重典治乱。2017年以来,部署开展了10次大的专项行动,把假冒伪劣、非法添加、无证生产经营等行为作为整治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区域间衔接联动,出台全区公安、农安、食安“三安”联动工作办法,组织水产、畜牧、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三小”食品专项整治、餐饮环节集中整治行动,全年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次,抽检2800余批次,提出整改意见3190条,处理各类举报180余起,查处违法案件230余起,罚没210余万元,有力震慑了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全力抓好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工作。深化“食安山东”品牌创建,积极争创“食安山东”示范企业。去年,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示了“食安山东”餐饮示范单位名单。其中,滨城区3家单位上榜。目前,全区已有2家“食安山东” 食品生产示范企业(中裕、泰裕),2017年,全区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示范企业的培育、扶持、创建和申报力度,积极动员和鼓励本辖区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努力争创,去年上半年新申报2家“食安山东”食品生产示范企业参与创建(安琪酵母(滨州)有限公司、滨州市娇点商贸有限公司)。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抽检工作,提高抽检的覆盖率和靶向性,提高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发现水平。先后组织开展了针对中药材、月饼等食品药品的监督性抽检,并配合国家、省、市局完成对滨城区的牛羊肉等食品的评价抽检,全区食品监督抽检达4批次/千人·年。

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

完善制度   齐抓共管

严密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完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责任追查到位。出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规划,让老旧市场穿新衣、换新颜。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并与产地准出有效衔接。同时建立市场开办者、入市经营者、网络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开办方依法落实主体责任,与入场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为食品安全“加保险”。积极落实韭菜“双证”制度,让韭菜随身携带“身份证”。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证后检查,突出对重点食品以及食品生产集聚区、食品问题多发区的监管。落实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全面推行HACCP食品质量管理模式,让制度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切实提高监管和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食品安全队伍建设。2016—2017年,招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近20名,充实监管队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食品安全法》、《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出台之初,积极组织开展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管理条例》的培训活动和知识竞赛。各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确保监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40小时。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会议、现场执法教学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区畜牧局举办动物疫病防控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区食药监局组织食品快速检测培训,区农业局举办2017年行业关键技术(安全用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全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切实武装了头脑,提高了水平。

齐抓共管,综合协调,各方协作配合奏响创建合奏曲。创建工作以来,区农业局开展执法行动470余次,检查门店、摊点514个次,检查农药标签579项,抽查肥料标签350个,立案9起;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22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6处;“三品”认证产品58个;区畜牧局实行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交流和信息共享等机制。不断规范规模养殖场户养殖档案,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目前,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小区)发展到20余处,创建省、市级示范场20处。区卫计局制订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区公安局将打击食药犯罪工作纳入全局绩效考核,建立了与食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双向移送”机制,与检法部门建立了沟通介入、研判会商、案件总结等机制,较好地形成了食品犯罪打击的强大合力。 

以目标量化考核为抓手,目标考核到位。推行“三定一考核”(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年终考核)监管模式,明确监管职责、村级监管事项,完善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监管网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力度,规范其内部管理。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2016年、2017年蔬菜和畜产品省、市抽检合格率均达100%;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食品安全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滨城将以“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成功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奋力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制,开拓创新,努力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创建中求创新,在长效管理中求实效,全力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持久战,为确保百姓饮食安全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宋静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