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三伏贴明日开贴,为了健康,这些事儿你一定要弄清楚!

发布时间:2018-07-16 19:22:49   21224 作者:蒋芳芳 来源:齐鲁晚报今日滨州

明天(2018年7月17日)就要入伏了。三伏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开始。

2018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入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

头伏: 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 7月27日——8月5日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末伏: 8月16日——8月25日

联系电话:0543-3256708。

地址:滨医附院中医科(门诊楼八楼东侧)。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

“三伏贴”的功效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的适应症

“三伏贴”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肺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鼻炎、咽炎、体虚易感。

脾胃疾病:慢性胃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

妇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寒症。

儿科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遗尿、慢性腹泄、咳嗽、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

经络肢体病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三伏贴”治病原理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疾病特别容易复发。而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4. 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三伏贴”一般贴敷多长时间?

“三伏贴”是通过穴位贴敷使药物渗透到身体内的方法来进行冬病夏治的,药材中含有发散、刺激的药物,贴敷时间一般成人在1到2个小时就可撕掉,儿童在半个小时左右即可撕掉,以皮肤发红、发烫、发痒为宜。

责任编辑:宋静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