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从医路上·我与祖国共成长①】“人民的好医生”李秀峰

发布时间:2019-08-23 18:05:32   46683 作者:滨州市人民医院 来源:健康滨州

从1950年踏入山东医学院的校门,在从医这条道路上,他已走过了近七十个年头。

年近人瑞的他,将毕生的心血献给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一方百姓,以执着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誉。

他就是“人民的好医生”——滨州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李秀峰。

2009年,85岁高龄的李秀峰仍坚守医疗一线

年少立志学医,他主动申请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李秀峰出生于龙口市一个沿海的小村子。年少时期的他,就树立了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的人生目标。

1950年,他考上当时国内著名的山东医学院,即现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在校读了四年,大五到上海实习一年,全部费用都是人民助学金支付,未用家中一分钱。

至今,他还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我这一生能圆了学医梦,全靠政府给的人民助学金,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也不要忘记!”

1955年,李秀峰被分配到山医附院(如今的齐鲁医院)工作。1958年,党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李秀峰立即要求调到与农民更接近的基层医院工作。经过多次申请,组织上终于批准他到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广饶县人民医院工作。

1963年,惠民地委、行署责令地区卫生局下了数次调令,把他调到了惠民地区人民医院(现在的滨州市人民医院)。从此至今,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凭借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李秀峰一直耕耘在滨州这片他深爱的热土上。

心怀群众疾苦,他是疾病的劲敌

1961年春,李秀峰在当时的广饶县医院工作。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广饶县群众生活困苦。为填饱肚子,很多人采集刚出土的苍耳嫩苗炒着吃,造成了数例儿童死亡。但受当时医疗诊治技术和检测技术等种种限制,当地医生均误诊为流脑。

在此期间的一天夜间,李秀峰随一名患儿的父亲出诊,但到达患儿家中时,患儿已经死亡。在安慰患儿家属的同时,凭着医者的职业敏感度,李秀峰开始询问病史,得知患儿并无发烧、头痛、呕吐等流脑典型的三大症状,全身也无出血点。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李秀峰在死亡儿童身上作了腰椎穿刺,脑脊液清亮,镜检阴性。

之后,李秀峰又遇到一个类似病例,患者晚餐均吃的炒苍耳,孩子抢着吃,吃得多,导致了中毒死亡。李秀峰当即排除脑流可能,确诊为苍耳中毒。

他立即向当地党委作了专题汇报。当地迅即采取“苍耳有毒,严禁采食”的宣传,通过广播站,利用小喇叭日夜广播,很快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之后,在山医附院外派专家的支援下,600余例轻度中毒者采取中药解毒汤剂和对症治疗后,也均痊愈。

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在我省部分地区流行。此病由病毒引起,野鼠和家鼠是传染源,严重者可引起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当时,李秀峰在益都(山东省青州市旧称)出差,听说当地医院收治了许多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他感到形势严峻,立刻向省政府提出灭鼠建议,同时向当时的滨州地委、行署作了汇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滨州各部门迅速反应,多措并举控制了鼠患。当时,中央爱委会检查组来滨州,对部分县、乡、村进行了随机抽样,通过严格检查、评审,最终滨州地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无鼠害地区。

1988年春,李秀峰读了时任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的Koop教授关于艾滋病报告的英文小册子,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艾滋病这种疾病。

当时,我国的医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知之甚少。李秀峰以一名医生的职业责任感,敏锐地感觉到艾滋病对人类、对我国人民潜在的威胁,抱病将报告全文分六章择要译出,其中,两篇发表于《山东医药》,四篇发表于原国家卫生部主办《健康报》,向更多的群众提出了警示。

永远在路上,他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医学科技永无止境。七十载从医路上,在医疗卫生最前线,李秀峰潜心钻研,冲锋在前,从未止步。

2009年10月,李秀峰与胡大一(左,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合影

1963年,他首次把穿刺针与心电图的胸导联连在一起,在穿刺的同时描记心电图作监护。这是滨州市首例心包穿刺术。15年后,《中华内科杂志》才有类似的报道。

1964年,他首次诊断出嗜铬细胞瘤罕见病。

1972年,他与天津医学专家合作,首次使用腹膜透析术,先后治愈氯化高汞中毒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呼吸停止12小时的冬眠灵中毒患者。

1972年,他首次正确诊断并治愈长期误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

1980年,他首次对一例急性心梗并发室颤而猝死的中年妇女三次电击复苏成功。

恪守医德,他有一颗仁爱之心

以一个医生的淳朴情感,李秀峰提出了作为医生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中心,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两个基本点”。

退休后的李秀峰,每天仍会接待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

从医路上,李秀峰始终恪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热情、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客观、科学的了解分析病情,及时、合理的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不管节假日还是公休日,白天还是晚上,为抢救伤病员,李秀峰随叫随到。

他一生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和译文10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2篇英文论文。多年来在全国、华东地区、省、市各级举办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新进展学习班或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数十次。1990年至1995年参加全国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并任山东省东片地市县负责人,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评为先进个人。

退而不休,他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的好医生”

1992年12月,李秀峰正式退休。然而,他退而不休,继续潜心钻研医术。他常说:“我是一名医生,看病是我的天职,无论退休还是在岗,利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痛苦是我最快乐的事。”

退休后不舍病人,李秀峰仍然在办公室为前来问诊的患者免费看病,同时每周坚持查房一次。查房时,他仔细询问每名患者的病情,热情给予治疗指导建议。

2010年,李秀峰在查房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秀峰的腿脚也越来越不方便。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颤颤巍巍地走到医院。实在走不了,就让女儿搀着。即使坐着轮椅,他也要把病房里的每一个患者都过问到。

2011年夏天,滨州下起暴雨,造成路面大量积水。时年87岁高龄的李秀峰趟着积水一步步走向医院。同事看到后过去搀扶,建议他回家休息。李秀峰却说,“我的患者要做手术了,今天的会诊我必须参加。”

退休后的二十年多里,他坚持战斗在医学临床第一线。有人曾问他,“您这么大岁数了,应该好好休息,享点清福了,为什么还这么辛苦?”

李秀峰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正因为岁数大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所以要抢时间,趁着现在力所能及多干一点”。

2017年9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启用,心系医院发展的93岁高龄的李秀峰院长到新门诊楼参观。

责任编辑:宋静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