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平台

雨水到,春始发,健康养生重点要记牢!

发布时间:2021-02-19 11:14:37   111356 来源:岐黄医药

如约而至愿所有美好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到了。但要注意的是“雨水”时节,寒冷的冬末开始向温暖的早春过渡,气温虽然回升,但余寒仍会不时而至;冷暖不均的气候,还容易使人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

二十四节气养生的精髓是顺应四季的变化,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所以,雨水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呢?

睡眠养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并加快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起居养生

所谓“春捂秋冻”,雨水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对于“春捂”,需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因此,春季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另外,雨水时天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情志养生

雨水节气温度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尤其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在人们心目中,春是新生,万物始发;春是希望,耕耘播种。今天也是新年假期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让我们一起定下一年的奋斗目标,变成更好的自己吧。                                                  

责任编辑:宋静涵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