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沾化李呈祥家族: 号称沾化进士第一家族

发布时间:2017-05-18 23:05:11   100527 作者:侯玉杰

清朝初年,满汉矛盾突出,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规定。一些忠于明朝的遗老遗少,除以身殉国外,有的出家,有的奋起反抗。直至康熙年间,汉人的反满斗争一直风起云涌。清初的顺治皇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曾广开言路,要求各级官员上书条陈,针砭时弊。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呈祥针对满汉矛盾突出的问题,上《辨明满汉一体疏》,得罪了朝廷的满族权臣,被发配辽东。他在铁岭生活八年,在被发配者中他是惟一一个活着被赦免回乡的。发配中的李呈祥,生活态度积极,在铁岭广交朋友,是当地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回乡后,他又四处游历,是沾化县乃至武定府的一代宗师,在全国文坛也有一定影响。他的家族,特别是他的直系后代,在他的带动下人才辈出。

 

明初从枣强迁居沾化,明末清初李氏家族最为辉煌

 

李呈祥家族的祖先是明朝永乐年间从直隶枣强县迁居沾化的,世代居住在沾化城东坝上村,因坝上村地处沾化县城(老县城,今天的古城)东部,故称之为东李。一世祖李辅考取了秀才,因为坝上离县城太远,往来就学不便,他就在沾化县城住下了,并在城东北约三里许选择了祖坟地

李辅有3个儿子,只存1个。李辅有1个孙子叫李先现,是为李氏第三世。先现有5个儿子,分别是芳、兰、芝、庄、芬,这就是李氏的五支。长子李芳,是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3个儿子。次子兰有3个儿子。三子芝是太医院吏目,4个儿子。四子庄是礼部儒官,3个儿子。五子芬是秀才。这时的李家人丁兴旺,由此发达起来。


(沾化李呈祥家族第一世为李辅)


第五世的13个男孩成就了李家的辉煌


第五世的这13个男孩,成就了李家的辉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比较著名的有:李芳的长子元肃,秀才;李芳的次子元慈,秀才;李兰的长子元忠,万历甲午科(1594年)举人,曾任故城县知县,《沾化县志》有传;李兰的三子元懿,秀才;李芝的长子元慧,秀才;李芝的次子恺齐,秀才;李庄的长子元宣,秀才;李庄的三子元和,贡生。其中,最著名的是二支李兰的长子李元忠一脉。


(李家最著名的是二支李兰的长子李元忠一脉)


(李元忠有5个儿子,长子为宾英)


第六世的李家就可以称为大户人家了。李元慧过继了兄弟的儿子李南英,考取了康熙九年(1670年)的进士。李元忠有5个儿子,分别是:宾英、联英、咸英、真英、斐英。宾英有3子,咸英3子,斐英也有3子。


(第六世咸英有三子:呈祥、聚祥、启祥)


第七世的李家继续辉煌,仅就咸英一支而言,他的3个儿子分别是呈祥、聚祥、启祥,其中李呈祥就是沾化李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呈祥有9个儿子、聚祥有4个儿子、启祥有3个儿子。

第八世时,李家不仅男丁多,官员也多,且官职也高,以李呈祥为首,他的两个进士儿子李慎、李颂为次,众多子侄纷纷考取秀才、举人,将李氏家族推向了最辉煌的时期,时间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

 

家族共有7名进士,是沾化名副其实的进士第一家

 

清朝中期之后,李家的科举运势开始衰落。李恪,字敬臣,康熙丙子(1696年)举人。李恪子新猷,康熙庚子(1720年)举人,曾任河南陈州府商水县知县。雍正元年(1723年),李呈祥的曾孙李厚枚会试中榜,未及殿试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另外,李可士,入科场23次,乾隆戊午(1788年)科,年82岁时,始得以老人榜,恩赐举人。他曾有句云:百战百轮百不怯,也算是古人科场苦涩历程的写照。乾隆之后,李家不再有新科举人出现。

李呈祥家族共考取6名进士,在其他文化大县,或许排不进前三名,但是在沾化县则是名副其实的进士第一家。另外,有观点认为,钦赐国子监学正同“钦赐进士出身”,民国《沾化县志》也是如此处理的,因此就把李家的进士数量算作7人。


(2017年5月15日,作者与沾化李氏家族后人、滨州市文联主席李象润(左),在其办公室合影。李象润是2014年沾化李氏家族第四支续修家谱的主要人员之一)


乾隆五十年、嘉庆四年、同治五年、民国四年和民国二十四年,李家共五次修家谱。其中,1935年,沾化李家五修族谱,共刊印40部,每部10册。该谱记载的李家居住的村庄主要分布在无棣、沾化两县,分别是:官庄、冯王庄、薛家庄、齐圈庄、毛家寨、刘彦虎庄、张家庄子、无棣城东颜家庄、小张家庄、齐家圈、李家楼、小楼庄、无棣城东郭家马村、北街、史家庵、东街、崔家寨、后周庄、坝上庄、沙王庄、屈家庄、贾家营、望参门、大李家、天津金庄、王家庄、粉李家、徐万粮家、永平、南关、苏王庄、刚家、宝坻县南龙尾屯、刚家、孙家桥、坝上、贾家营、丰民、小李庄、无棣城东阚家、西关、火把张庄、景王庄、高家、邓王庄、屈家、店子、小楼、范家、周北桃家、广宁齐家屯、东关。


(2014年,沾化李家第四支分谱,合计六册)


1935年,沾化县长梁建章主持,邀请牟平县人于清泮担任主编,修成《沾化县志》,这是一部佳作。该志的人物志,有所有的李家进士的传记,特辑录如下。

 

第一,李芳(1544~1620)

 

李芳,字时馨。万历庚辰进士,初授景州知州,革弊惩奸,盗贼屏息。擢刑部员外,历郎中,出知南阳知府。民俗纯朴,芳治以宽大,丁外坚归,士民建祠祀焉。服阕,补大同。以法裁强宗,绥柔边境,边人德之。历迁山西按察使。时,税监虐晋阳,一夕死,抚军将以“饮阃司酒罢,卒使(猝死)中夜报”,芳排闼入,曰:“內监之死,万姓快心,今复可使留余毒耶?请削饮酒数语,且籍其私积以闻。”抚军称善。加右布政使,转左。入觐,便道归省,适母病卒,获视含殓。寻补四川左布政使,管遵义道事,乞休归。好施与,乡族多被其惠。祀景州名宦祠、邑忠义祠。

 

第二,李呈祥(1617~1687)

 

李呈祥,号吉津。崇祯癸未进士,选庶吉士。顺治初授编修、祭酒、少詹兼秘书院侍讲学士。以建言分别满汉文武事,谪徙沈阳。居沈八年,讲学不辍。庚子秋,奉旨免罪,入京疏谢。归里山居二十八年。著有《木斋诗》《东村文集》行于世。卒祀乡贤。

 

第三,李南英(1632~1678)

 

李南英,号霁峰。康熙庚戌进士。少孤,伯父元慧收养之。后伯父与三子俱亡,伯母董,老而无依,母氏耿,以己原有长子,即命南英为伯父后,两母同堂,孝养无间。尚适市籴米,见鬻角黍者,念亲未食,不敢食也。及贵,制屏,征两母双寿诗,闾党荣之。

 

第四,李慎(1633~1698)

 

李慎,字思行,号缄庵。康熙壬戌进士。授河南武陟县知县。武民健讼,吏舞文,滞狱累累,慎一切禁革平反之。邑武生余承福为冤案所诬,身锢囹圄。慎察其枉,立释之。海丰王澍任荥泽,亏帑。慎为出结以释其累。前任李某殆于官,欠库款不能归榇,慎为倡立义柜,仅完四之一,余者身任之,俾得旋里。北门外,泌水涨涌,漂没庐舍,慎督役日夜筑堤,由是无患。盐商渔利,自挟五引私盐,恣意横行,显为民殃,慎力为清理,鹾使受奸商唆指左袒之,遂辞官归。著有《游梁稿》《寥莪庵小草》行于世。

 

第五,李颂(1656~1742)

 

李颂,字西音,号剔庵。康熙癸未进士。初任江南石埭县,为前任代完库款,救灾恤患,以慈惠称。簿书余暇,与嵩岩、朱同寅著有《陵阳八景诗草》。嗣任湖州德清知县,见课税重繁,力为详请上宪,民得不扰,阖邑感德,著《征粮诗》以献。并刻联于堂,曰:“千古吏治第一,万民父母无双”。致仕归,优游林下,琴书自娱。著有《世业录》存于家。

 

第六,李厚枚(1683~1724)

 

李厚枚,字廷卜。才起豪迈,为文潇洒不群。雍正癸卯进士,未及殿试卒。书法造赵董之室,远近索求者踵至,人拟之为铁门限。

 

第七,李原㞾(1742~1824)

 

李原㞾,字麟征,号景白。李新猷之孙。性聪敏,博学能文,未冠入泮,旋食饩,由岁贡叠蒙钦赐至国子监学正。生平以授徒为业,有贫不能给者,不惜分馆修以勖其读,以是弟子感奋,成就者多。

 

李呈祥因之获罪的《辨明满汉一体疏》是篇什么文章

 

按照封建时代的传统,皇上征求意见,言官们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是可以风闻言事,就是说可以道听途说,或者说捕风捉影,朝廷并不追究责任,尤其是宋朝和明朝,言路基本畅通。李呈祥的文章,也得到了顺治皇帝的称赞,但是被满清贵族忌惮,因此获罪。该文章整体原貌如下。

题目:辨明满汉一体疏

作者:李呈祥

正文:学士李呈祥题为辨满汉一体之实,仰副圣主求治之心事。臣自元旦恭逢皇上晏,接群臣连日捧读,圣喻既令满汉诸臣参同奏事,又令大小诸臣直言无隐,尧舜禹汤责己之诚,何以过焉?臣窃闻,自古以来,帝天之命,主于民心,而民心顺逆在于用人当否。今吏治之庞杂已甚,百姓之失所已极,顾欲小廉必由大法,外安必由内治,此一定不易之理,而施为后先,必不容紊之序也。我皇上谓,大小臣工,皆腹心手足,所视满汉诸臣为一体也。而一体之义,有不可不明辨者,何也?人之一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各守其官,而互相为用,所谓一体也。倘目以能视而欲废耳之听,手以能持而欲废足之行,则必谓病狂丧心之人,非一体矣。盖满臣冒锋镝披荆棘平定中原,功诚大而劳亦久矣。自古开创之臣习于军旅,未必娴于政治,是以汉光武优待功臣并不烦以吏治,虑至周也。若汉臣,本章句之儒,有何尺寸之勋,且皆从度弃灰烬之余,蒙皇上洗濯录用。至于今日,可以毕智竭力少为报效者,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已,是满汉诸臣正如一身之耳目手足,自不得不分为两体也。臣愿皇上于满臣念其大功,宽其小过,凡各衙门任事者,务在虚公不执己见,所行得当,固加升赏,偶有未合,亦望优容。于汉臣则责之担当,绝其推诿,凡居位受职者,必早作夜思,期有实效,不事虚文,如当言而不言,则治其欺,当为而不为,则惩其惰,如此,则满汉诸臣同心协力,纪纲振举,故政事修明。大臣既法,小臣自廉。京师既治,四方自安,民心顺于下,天意应于上,尧舜禹汤之主可复见矣。倘妄分彼此,自生异同,善则归之己,过则推之人,是耳目交姤其视听,手足自废其持行,岂不昧于一体之意哉。臣所谓一体之实,有不可不辨明,如此,伏祈圣鉴,垂察试行。

 

以李呈祥为纽带,可连接起明末清初滨州一带文人圈子

 

李呈祥出生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崇祯癸未(1643年)进士,选庶吉士。顺治初年,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少詹事。顺治十年,因为上书《辨明满汉一体疏》获罪,被流放东北8年,期间讲学不断,顺治十七年(1660年)赦免,后归故乡,家居28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去世。有《东村集》《木斋诗》传世李呈祥为纽带,可连接起明末清初整个滨州一带文人的文化圈子。他是具有浓重士子爱国爱家情怀的读书人,虽然历经波折,初心不改。晚年家居沾化期间,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摘录部分作品,供欣赏。

 

其一:新苗

近城村落尽萧条,乍喜平畴见绿苗。

好雨饱经根已固,微风欲过叶还摇。

 

其二:七月十九日白露后一日行西村

秋清白露夜来占,豆荚牵长雨后添

匝地忙人还碌碌,弥天大事只纤纤

愁生明镜霜千缕,梦破幽窗月一帘

农圃不辞辛苦意,舂粱剥枣有余甜

 

其三:夕过滨州

作客还家意绪劳,寒烟落日澹林皋。

风声怒起崩城角,海气碱深结地毛。

市远求薪车辙古,瓶空汲井痕高。

也知民力征轮尽,薄地春耕愧汝曹

 

其四:饥民谣

旱既甚,不得雨。上是天,下是土。榆树皮,柳树叶,棉花子,和糠屑。有一顿,没一顿。喉正痛,头又晕。怀中儿,无乳哺,掷道旁,犹回顾。男为佣,女为婢,数升糠,半张纸。拆却房,露天宿。几架梁,一餐粥。牛倒栏,猪倒圈。鸡犬亡,烟火断。东村出,西村入。井泉干,井旁泣。饿且死,敢一言。闻救荒,荷新恩。米价贱,已屡年。完公税,急办钱。贱时粜,贵时籴。自家粮,他人吃。晚纳粮,有赦免。早纳粮,没饭碗。民之哀,民之灾。民之活,甘雨来



(作者:侯玉杰)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