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正英导演“三庆安澜”,迎接新中国诞生

发布时间:2017-10-04 17:46:31   74958 作者:邢恩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名门望族,上海大同大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并参加了上海地下党。1948年至1950年任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党委书记。期间,她几乎始终都是奔走在滨州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指挥黄河防洪斗争,最终以“三庆安澜”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钱正英老人慈祥和蔼,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英姿飒爽女英雄

 

1947年,国民党在花园口堵口使黄河复归故道,汹涌的河水流入山东解放区内。这时解放战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此时黄河溃决将严重影响解放区的安全和军事行动。正在山东前线忙于为野战部队架桥铺路的钱正英奉命调往黄河工作,修复黄河大堤,保证黄河两岸的交通。12月30日,山东省河务局通知,副局长王宜之调任,遗职由钱正英充任,并兼党委书记。

山东省河务局成立于1946年5月22日,起初驻蒲台县城(即今蒲湖水库),局长江衍坤、副局长王宜之。随着国民党军大举重点进犯山东解放区,蒲台县城多次遭受飞机的空袭,为避免损失,于1947年5月迁往黄河北岸滨县(今滨州市滨城区)孙家楼,测绘训练班随局机关驻在附近的雷孟贾村,在交通、通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反蒋治黄斗争。

此后,国民党军向黄河南岸逼近,曾一度侵占蒲台道旭黄河险工一带。山东省河务局又奉命于8月转移到与滨县相邻的利津县三大王村(即今滨城区梁才乡东大王、西大王老庄三村合称)。


(道旭险工)


1948年1月,年仅25岁的钱正英骑着马,带着一把手枪,英姿飒爽,来到三大王村。山东黄河河务局一些干部曾撰文回忆道:“来了个女兵,骑了一匹大白马,挎着驳壳枪。”三大王村是三个相邻的村庄,局机关各个部门分散住在老百姓家中,局长江衍坤、副局长钱正英住在老百姓较宽敞的房子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河务局的办事人员、汽车队就散住在附近的农户家里,守卫部队住在西王,人数很多。

 

年夜爆炸破凌汛

 

随着刘、邓大军在孙口一带抢渡黄河,实行战略反攻,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1948年2月,山东河务局由利津县三大王村迁往滨县(今属滨城区彭李街道办事处山柳杜村,分散驻在老百姓家中钱正英等局领导同志被安排在较大的院落或空闲房,办公、住宿,以及召开会议等


(黄河凌汛)


1948年黄河凌汛期间,汛情严重,滨县张肖堂水位比1947年伏汛最高水位还高出1.09米,水流靠堤出险,经昼夜奋力抢护,化险为夷。2月7日,利津夹河段河道冰凌插塞,县城东关河水漫溢。因为没有大炮,钱正英决定在冰上凿窟窿埋炸药炸冰。在炸冰时,一直到导火索嘶嘶燃烧时,她才撤离现场。在上游冰块汹涌即将冲来的时刻她快步跑上岸边的大堤。随着轰雷似的响声,黄河“开河”了!被炸开的冰块拥挤推搡着行进,有的竟像巨兽般地爬上堤顶。奋战七昼夜,13日冰水畅通入海,顺利解除了洪水对两岸的威胁。在成功面前她却异常清醒,她说自己“在黄河的伟大力量面前只能说有足够的勇气,却还显得太渺小”。

马国川著《共和国部长访谈录》载有钱正英相关对话:

钱正英:我到了黄河以后,第一个考验是凌汛。黄河凌汛最严重的是在山东,冰坝把河道堵住,很容易决口。我记得那是个小年夜,正在包饺子的时候,说是利津下面冰坝堵住了,我就连夜赶去了。到那儿身上结了“雾凇”,头发上眉毛上都是冰。我带了几个当时在野战军当工兵的老部下,在冰上凿开一个个的洞,搞了一些玻璃瓶,里面装满炸药,然后把玻璃瓶塞进冰洞里,连上电线,等着。

马国川:等什么?

钱正英:等上游的冰冲过来,光是人力是炸不开的。眼看着冰块来了,赶紧跑上岸引爆。一大块一大块的冰块像野兽一样挤上大堤,河水汹涌而下。那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壮观啊!我说这是侥幸,固然是尽了人力,但是也靠大自然的力量。

凌汛之后,他们决定全面加固黄河堤防,这项工作需要修土堤和护堤的砖、石当地没有石料,群众都知道黄河泛滥厉害,所以自动把猪圈、鸡棚的石头,都捐出来了”。这次春修共修筑各类土方工程320万方,整修秸埽318段,用秸料2523万斤,砖石料5.7万方,为战胜洪水打下了较好基础。

7月11日,山东省河务局在滨县山柳杜召开春修总结会,钱正英作总结报告。8月,渤海区治黄防汛总指挥部成立,王卓如任指挥,江衍坤、钱正英任副指挥。12月25日,山东省河务局滨县山柳杜举行安澜庆功大会,为治黄功臣挂花授奖。

 

全力以赴战洪水

 

1949年3月16日,渤海解放区治黄总指挥部成立,王卓如任总指挥,江衍坤、钱正英任副总指挥。

随着解放区的进一步扩大,3月25日,山东省河务局又从滨县山柳杜村迁往杨忠县(今惠民县)姜家楼村。该村建有一处教堂,分东、西两个院落,西院有座小楼,还有部分平房,院内宽大,江衍坤局长、钱正英副局长在小楼内办公,各部门多在平房内办公、住宿,还有一处较大的礼堂,在礼堂内开饭。东院多是工程部门办公、居住。直属工程队住在局机关附近的沙窝赵村,分散住在老百姓家中。

6月16日,华北、中原、华东三大解放区在济南召开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大会。钱正英作为华东委员与江衍坤、周保祺参加了会议。

7月27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黄河防汛工作的紧急决定,决定成立渤海区防汛总指挥部,江衍坤任指挥,王卓如任政委,钱正英任副指挥,除统一指挥渤海区防汛工作外,受山东省政府委托指挥济南、长清、历城等地的黄河防汛。

8月17日,钱正英与行署秘书长于勋忱,对沿河惠民、滨县、蒲台、利津、垦利等县的防汛工作进行了详细检查,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检查直到22日才结束。

是年夏季,防汛十分紧张。据《惠民地区黄河志》记载:

1949年10月24日,汛期发生7次洪水,第五次最大,洛口水位达到32.33米,流量7410立方米每秒,河水漫滩,大堤偎水,堤防漏洞、管涌、渗水险情迭出,险工堤坝接连掉蛰坍塌,险情十分严重。沿黄党政军民总动员,调集35万余人的防汛大军巡堤查水,抢险堵漏,运送料物,顽强奋战,力挽狂澜。

洪水期间,作为渤海区防汛副总指挥钱正英,吃住都在天主教周村教区姜楼总堂办公室,当深夜在办公室等候黄河水情报告时,她“仿佛在倾听她的脉搏,并渴望医治她的创伤”。此时的她已为“黄河的巨大魅力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她,也深深爱上了水利这门职业”。

钱正英与江衍坤、田浮萍、张汝淮等新中国第一代治黄元勋,密切掌握水情、工情变化,强化集体会商,精心指挥,带领沿河军民艰苦奋战,克服困难,终于战胜了这次大洪水,为新中国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厚礼。

12月21日,山东省河务局在姜楼举办安澜庆功大会,治黄功臣、当地群众等共计5100多人参会,晚上安排文艺晚会,附近群众万人观看,盛况空前。

1950年3月,年方27岁的钱正英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被一些老同志亲切地称作“黄毛丫头”。1952年,29岁的钱正英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部长。


(1980年代钱正英在建设工地与工人亲切交谈)


虽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钱正英仍然十分关心滨州的发展和黄河的治理事业。1970年2月13日晚,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钱正英陪同周恩来总理、李先念、纪登奎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厅接见了滨州杨柳雪大队的代表是杨秉利同志。1991年5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丁方明和省水利厅厅长林廷生的陪同下,视察了“引黄济青”工程惠民地区段。1997年4月18—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率领国有大中型灌区问题调查组(北方组),在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和中共滨州地委书记王道玉,中共滨州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王宗廉等陪同下,考察滨州地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和引黄灌区建设情况。


(黄河壮美风景)


钱正英在滨州卓越的工作能力、非凡的治黄功绩以及关于她的传说,使她成为黄河两岸无法超越的巾帼英雄。她腰扎武装带,身挎盒子枪,在黄河大堤抢险第一线上策马疾驰的矫健身影,永远定格在了山东黄河的史册上,定格在滨州人民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