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黄河大桥31年收费历史终结

发布时间:2017-11-20 22:01:42   37464 作者:李振平 葛肇敏 张婧雨

2017年11月15日24时,滨州黄河大桥收费期届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要求,停止收费后必须拆除所有与道路交通无关的收费设施,恢复路面正常通行。


(黄河大桥收费站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这意味着这条从1986年开始正式收费的黄河大桥,在历时31年之后,迎来“免费通行”的历史性一刻。

 

收费站工作人员站好最后一班岗,迎接大桥免费通行时代到来 

  

11月15日晚上7点,记者来到黄河大桥北入口。夜幕已至,大桥比想象中还要拥堵。此时,离大桥免费、封路还有不到五个小时,今夜过后,这座大桥将短暂休整。


(赵师傅是1990年来到大桥收费站的,一待就是27年,是收费站上坚守时间最长的人)


在黄河大桥收费站,工作人员赵栋春正如往常任何一个夜班一样在岗亭工作。他面前有一个嵌着各种按键的键盘,而他手指娴熟地交替按下“特殊车”和“I型车”两个按键。“这代表鲁M的车免费通行,不打收费单。”赵栋春说,而外地车将按不同类型的车辆收取费用。“通行费10元。”正巧,一辆鲁C牌照的车经过,赵栋春礼貌地对司机说。“不是说要免费了吗?”司机问道。“12点!”赵栋春边找零边回答。

赵栋春告诉记者,1986年黄河大桥开始收费,而他1988年参加工作,1990年便来到大桥收费站,一待就是27年,是收费站上坚守时间最长的人了。这一间不足两平方米的屋子就是他的“办公室”。今晚,他将和同事们一直留守到12点。届时,大桥将拆除收费设备,他和大桥收费站的100余名同事也将从此处“光荣下岗”。从11月16日起,他们将服从山东高速集团的安排,到新的岗位工作。

“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有没有不舍?”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健谈的赵栋春没有接话,他微微点了点头,笑容里略带着一点感伤。27年过去了,对他来说,即便工作环境只是小小的一隅,也依然是一块难以割舍的家。

 

收费站“人去站空”并实行全封闭施工,有市民深夜特意赶来拍照留念

 

临近8点,已经有山东高速的“搬家车”前来,撤走收费站的座椅和橱子。而陆续地,这里也将完全被搬空,并拆除所有与道路交通无关的收费设施,恢复路面正常通行。


(收费站办公设备陆续被撤走,收费设施将被彻底拆除)


11月15日23时55分,收费站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封路作业。在黄河大桥收费站以南200米处,工作人员开着铲车设置路障。而据工作人员介绍,黄河大桥南、北两侧也均设置了路障。

据告知,滨州黄河大桥收费站将于11月16日0:00至12月20日24:00实行全封闭施工。过往车辆可以通过大桥南端东、西两侧坝口通行或绕行公铁大桥和浮桥。“经过有关部门审批,以及出于安全考虑,黄河大桥将暂时封闭。”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有6块半米深的地磅需要撬出,并填充混凝土铺平路面。我们将加紧施工,确保12月20日之前让路段恢复畅通。”

11月16日0时00分,此时的道路已经完全封闭。而工作人员正在拆除收费站的设施。此时的收费站内已经空无一人。两位工作人员正在拆除收费显示屏,这些显示屏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有市民特意停下来拍照留念)


此时的黄河大桥上,再也看不见一辆车。31年来,这座收费站从未如此刻一般静寂,只能听到电焊焊接时迸出火花的声响。11月16日0时30分,就在记者准备离去的时候,有两位市民专程驱车前来拍照留念。或许对他们而言,这座收费站也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记忆。

 

1972年北镇黄河大桥正式通车,是当时黄河下游最壮观的黄河大桥

 

上世纪50年代,老北镇流传着“隔河如隔山,一趟好几天,踩冰淌冷汗,如过鬼门关”的民谣,而这是当时人民群众渡河的真实写照。在那时,黄河下游北镇段有个道旭渡口,由北岸北镇去往南岸张店全靠渡轮穿梭。尽管每天有两条机动渡轮昼夜不停地对开,日均渡运车辆达340多辆次,但依然无法满足群众通行需求——过往车辆往往要通宵达旦地排队,临近除夕,如果碰到渡河的群众“扎堆”,可能这个年就要在渡口上度过。冬季黄河结冰,车辆行人欲渡河只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河中。


(当年的渡船)


20世纪70年代初,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来惠民地区视察,亲临道旭渡口。在了解了有关情况后,杨得志再三思忖后决定:“桥的事我来想办法!”虽然已是和平年代,但从战略战备的角度考虑,建一座大桥非常必要。后来,建大桥的申请得到了中央特别批复,老北镇可谓“举镇欢腾”。


(1972年大桥开工建设)


1972年1月,在道旭渡口下游250米处,北镇大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开始,同年9月底,大桥主体工程完工。这座由“0016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施工的大桥预计投资1800万元,后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交通部批准并指示,将总投资控制在了1600万元以内,而实际上,大桥的建设只用了1387.28万元,工期也由原定的2年缩短为9个月。


(北镇黄河大桥正式通车)


1972年10月1日,北镇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1394米,宽9米。北镇黄河大桥的建成通车,改变了黄河河口无桥闸的历史,成为当时黄河下游最壮观的黄河大桥。

 

1987年黄河大桥完成旧桥改造,开创国内大规模桥梁改造先河 

 

北镇黄河大桥是时代的产物,它身上留着鲜明的时代痕迹。在那个“多快好省”的年代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工程设计本身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由于原北镇黄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原设计,将北引桥从50孔20米T梁压缩为35孔,河滩路面标高也压低了5米,仅余14.6米,导致该桥在建成投入使用后不能完全保障汛期交通通畅。在大桥通车的最初十余年里,北镇黄河大桥6次因黄河汛期洪凌中断交通,当时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市民观看大桥)


为了改变这一境况,1984年,黄河大桥旧桥改造正式开工,新接引桥77孔,长1541.85米。1985年,引桥主体工程顺利合拢。改造后的北镇黄河大桥,全长2932米,宽12米。其中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大桥桥身共124孔,墩台125个。1987年10月1日,改造后的新桥全线通车,这一工程可以说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开创了国内大规模桥梁改造的先河。

当时,在大桥南端建立了一座45米的桥标,上书五个大字“黄河三角洲”。在大桥北端则建起了一座高30米的唐赛儿雕塑,巾帼英雄纵马持剑、英姿勃勃。这些标志与黄河大桥一起,成为滨州的地标性建筑。

 

黄河大桥“收费”有其历史合理性,“免费”则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北镇黄河大桥改造工程量如此庞大,实施起来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难题。而当时惠民地区经济落后、资金紧张,实在难以拿出这一费用。为了破解资金难题,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梁步庭提出了“以桥养桥”的想法。当时国家有规定,国家投资建设的桥梁不允许收费,而集资或贷款建设的可以收费。

最终,地委行署决定采用了“人民桥梁人民建”的办法,由大桥建设指挥部向胜利油田借款60万元,行署集资60万元,于1984年9月建成便桥,那时初步征收过桥费。从1986年开始,交通处正式行文开始征收过桥费,北镇黄河大桥才正式进入“收费时代”。1999年,该桥经评估后,作为注册资本进入山东高速,经交通部批准,收费期限延长至2017年11月15日。

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收费的点子和路子是正确的决定,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将主桥北接线引桥路面从原来设计的20米加宽到30米,改变了以往乘坐轮渡过黄河的局面,改善了两岸居民的出行环境,可谓深得民心。但从1986年至今,滨州黄河大桥已经收了31年的车辆通行费,超过了“经营性公路收费最长期限为25年”的国家规定。黄河大桥收费,有历史的合理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长远看,滨州黄河大桥收费成了一道关卡,阻碍了滨州黄河两岸的经济和社会交流,造成了滨州市南北两岸的经济“断层”。


(31年来,这座收费站从未如此刻一般静寂,只能听到电焊焊接时迸出火花的声响)


而从11月16日0时起,黄河大桥收费将永远成为历史,正式进入“免费通行”新时代,真正可谓“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责任编辑:王光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