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无棣曾创办三所大学

发布时间:2016-07-18 17:02:59   31804

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展开,国家提出了“教育大跃进”口号,不仅普及小学、中学,还要普及大学,而且使人人都上大学。无棣县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先后创办了农、渔、盐三所大学。虽然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三所大学就随着“教育大跃进”试验的失败而先后停办,但在当时当地也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农业、渔业和盐业等方面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大庄农业大学


大庄农业大学创办于1958年8月,校址位于无棣县店子乡(今无棣县信阳乡)大庄街。学校设有农业、水利和兽医三个教学班,有学生150名、教师5名,学制为两年。不久,学校迁往县城西北二里许的无棣县农科所旧址。

1959年阳信县并入无棣县后,学校移址至小刘家(今属阳信县城关镇),后又迁往无棣县河沟乡河西营村(今为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河西营村)。期间,学校又增设一个教学班,教师增为7名,学生达200名。课程设置分两类:一类是文化基础课,学习初中语文、数学和政治;另一类为专业课,无系统教材,根据情况聘请专业人员讲授。1960年第一期学生毕业后,大庄农业大学停办。

无棣县农业历史悠久。据考证,至少4000年前无棣先民即在无棣城东南韩家村和城东北王家坟一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1958年后,全国上下开始大刮“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和生产瞎指挥风),又加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据《无棣县志·农林》载:1958年无棣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8.5万亩,总产68919000公斤,单产70公斤;1961年无棣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5.5万亩,总产9979000公斤,单产仅11公斤。为此,无棣县创办大庄农业大学,以期培养大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教育革命”放“卫星”是错误的。


埕口渔业大学


埕口渔业大学创办于1958年,校址初设于无棣县埕口镇,后迁至埕口镇岔尖村。学校设有两个教学班,招收学生80名、教师5名,由县水产局局长兼任校长。课程设置分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专业课讲授海洋捕捞、海淡水养殖等内容,文化基础课设语文、数学、政治等,均使用初中教材。学制为两年,不包分配。1960年春,埕口渔业大学停办,第一届学生随之提前毕业。

无棣县有102公里长的海岸线,并有24.36万亩的滩涂面积,渔业资源丰富。特别是无棣县从1958年开始尝试海水养殖实验,创办埕口渔业大学意义重大。同时,1960年无棣县远洋捕捞开始,1972年无棣县淡水养殖起步,埕口渔业大学培养的学生不能不说有了用武之地。


马山子盐业大学


马山子盐业大学创办于1958年8月,校址在无棣县马山子镇马山子村(今为滨州市北海新区马山子村)。学校设有两个教学班,教师5名,学生102名,均从初中落榜生中录取,这是无棣县第一所盐业专业学校。课程设置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文化基础课设语文、数学、政治等,使用初中教材,专业课讲授盐业知识。学制为两年。马山子盐业大学有盐滩三副,学生实行半工半读。1960年,首届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到埕口盐场工作。第二届学生仍招收100名,未及开学学校即停办。

无棣县濒临渤海,海水取之不尽,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滩涂广阔,气候适宜,海陆交通方便,为发展盐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无棣县志》载,盐税自1960年以来即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以上,成为无棣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在无棣县创办盐业大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下,仓促成立的绝大多数大学存在校舍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短短两年时间就以停办高终。

(作者:张海鹰)

责任编辑:王光磊

附件:

网友评论

称呼错误。罚款1000000大洋